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黄帝阴符经导息运气之法,神仙就是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湿疹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帝阴符经》:导息运气之法,“神仙”就是顺应自然天道的人

文三只眼读史

《*帝阴符经》又称《阴符经》,书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共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帝所撰,伊尹、太公、范蠡、*谷子等注。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寇谦之所作,其根据是因为杜光庭《神仙感遇传》谓此书是“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唐代中期的李荃所作,持这种观点的有宋代的*庭坚、朱熹等。第四种观点认为是南北朝时一位“深于道者”所作。而且,《*帝阴符经》注解本已不下百余种。从“观天之道”起,至“我以时物文理哲”为止,原文仅余字,它的宗旨是为阐述一种顺应天道的修行方法,无论对儒释道的修习者,均有启迪作用,今录、注于后,与大家共享。

上篇

原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注解:“观”是认识,“道”指基本规律,“天之道”,即自然生存,发展的基本规律。“执”指掌握,“行”指运动变化,“天之行”,即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古人在观察天文、地理、人事和万物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在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其运动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取得改造自己身心的主动权,故曰:“尽矣”。

原文: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注解:天有木,火、土、金、水等五行之气以化生万物,但五行之气各具一性,如不能和合,则自相贼害。木以金为贼,金以火为贼,火以水为贼,水以土为贼,土以木为贼,故日:天有五贼。人如能认识并掌握这种规律,则五行之气自为我用,金本克木,木反因之而成用;木本克土,土反因之而成物;土本克水,水反因之而不泛滥;水本克火,火反因之而不燥;火本克金,金反因之面成器。克中有生,五贼能化成五气,还元返本,功成即得,故日:“见之者昌”。

原文: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注解:人是一个小天地,身中就有五行之气,心为一身之主,五行之气,五贼之动皆可由心制之。以天人相应的理论演绎,宇宙虽大,如在掌握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注解:人得天地之道为性,而以心为枢机,故顺应自然发展的规律,正是使人安定之道。

原文: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注解:天地之气有生杀的变化。天的杀机发动时,天上的星宿位置变动。地的杀机发动时,龙、蛇由地上奋起。人的杀机发动时,人身内的小天地也发生颠倒、反覆。故人的生杀之气的发放、收敛,应与自然规律相符合,一切事物的生化方有可能奠定基础。

原文: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注解:后天习俗之性,有清浊之分。秉受清气为巧,秉受浊气者为拙。然此为气禀之分,并非先天所共有的自然之性。如参禅功成者入静还虚,返回先天自然之性,则后天习俗的巧拙之性,皆伏藏不用。

原文: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注解:九窍,指眼、耳、鼻、口、前阴、后阴。三要,指耳、目、口。练功而身心不定者,主要乃受耳、目、口之害。耳听声则心肾之气动摇、目视色则心神奔驰、口多言则肺气散乱。如能固守耳、目、口三关,动静以时,则外诱不得而入,杂念无从而起。

原文: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注解:“火”喻邪念,“木”喻体性。火生于木,火发则木为之焚,木生火,却又毁于火,这是相生而又相克之道。“奸”喻邪念,“国”喻身体,国有奸细,乘隙动乱,国必危亡。所以应认清这种经验、教训,精诚自修,降伏五贼,去妄存真,闭塞九窍,净化身心,方可指望超凡入圣。

中篇

原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注解:“天生”,即自然而生,“天杀”,即自然而化。生死是宇宙间万物发生、发展,消亡的变化规律,自古至今未尝改变,故日:“道之理也。”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注解:天地吸取万物之气而成其体,故为万物之盗;万物赖人气之生养而存其性,故为人之盗;人摄取万物之气以养其身,故又为万物之盗。人与天地万物之气的利害关系犬牙交错,故应掌握其中矛盾,使天地、万物和人的生杀之机各得其宜,适时而取,四体百骸动则健,随机而动,万物生化安泰。

原文: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注解:一般人多偏重后天的认知结构,而忽略了相对独立的自然本性。殊不知清静无为的先天之性,对于顺应自然有神奇的功用。

原文: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注解:日月的大小往来,皆有一定的度数,其中包含至高无上的功用。它们的互相对立、互相依存的“盗机”,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的。如果君子一旦认识此道,待时而动,则能明解自然与社会的造化之功;而小人自以为掌握此道,违背自然规律,反会危及性命。

下篇

原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注解:“瞽”即盲。盲者善听,聋人善视,是专用听与视来补救盲或聋的缺陷。同理,如能放弃其它利益和嗜好,集中精力于一个方面,返观内照,入静还虚,则可收增加十倍之功。如不分昼夜,持之以恒,其功效好比增加万倍的兵力。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注解:“心”指意识。意识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如离物质,意识活动也相对停止。故日:“心生于物,死于物”。但此生死之机在于人的眼睛——绝大部分事物是通过视觉而映入大脑。如能收心入静,无我、无人、无物,与太虚同体,这样的生死之机可避免产生消极作用。

原文: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注解:天对万物的生长是自然而然的,本“无恩”可言,正如《老子》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但万物因循自然规律而生长,这是无恩之恩,又可说是“大恩”。即如迅雷烈风,其发生乃因气候的急剧变化所致,气之急剧变化是自然而然的,故曰“蠢然”。效法天地、追求精神上的极乐世界,体性就自然有余进入极静的境界,无贪无欲,性就廉洁,百体自由。

原文: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注解:宇宙总的规律统摄万物的运动变化,故曰“至私”。故万物虽千变万化,均在总的规律下而有所演变,故曰“至公”。欲认识宇宙的运动规律,其要诀在于掌握气的流行。“禽”与“擒”通,这里有认识,掌握的意思。

原文: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注解:生与死、恩(此处有“利”的意思)与害,是天地造化循环之秘,在一定条件下会互相转化。生能变死,死能转生;利能变害,害能转利。如能掌握自身气机的变化规律,达到一定的境界时,就可以超越寻常的生命进程。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注解:愚人用神化的态度来对待圣哲先知(这里指掌握了养生之秘的年高德劭者),我只是把他们看作掌握了自然界生化规律的哲人,而没有把他们当作神来崇拜。常人以愚昧的头脑来思考圣哲的行为和成就,而我运用理智来衡量他们的一切。常人以离奇的想法来期待圣哲的境界,而我以正常的思考来期待圣哲的境界。

原文:故曰沉水人火,自取灭亡。

注解:有的人不深究天地自然变化的原理,贪图享受。犹如沉入水中而不知,陷于火坑面不觉,真是自取灭亡。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注解:宇宙整体的自然规律是永恒存在的,因其总体不变,故曰静。此前人所谓:“立天之道,日阴日阳。”天地之道的高深、奥妙,主要体现在阴阳的动静、胜负变化上。动为阳,静为阴,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一动一静,互为其根。阴阳互相推动,则万物皆顺其自然规律面生成,发展。

原文: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注解:“自然之道”指客观规律,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故曰“不可违”,但人类能够顺应自然的发展规律而掌握它。崇尚清静、无为,故偏重以静态的眼光来看待自然规律,认为它是“至静之道”。“道”的本体看不见,摸不着,即使音律、历法也未能与之契合。可是我们有智慧的“奇器”能演绎出万象,能推测天干地支、阴阳生克的神机妙算,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知道宇宙万象的演变规律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