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董卓的残暴令人发指,此人却毫不畏惧,临终 [复制链接]

1#
好口碑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八回,发生在孙坚身亡之后,相关人物分别为董卓、吕布和张温。原文如下:却说董卓在长安,闻孙坚已死,乃曰:“吾除却一心腹之患也!”问:“其子年几岁矣?”或答曰十七岁,卓遂不以为意。自此愈加骄横,自号为“尚父”,出入僭天子仪仗;封弟董晃为左将军、鄠侯,侄董璜为侍中,总领禁军。董氏宗族,不问长幼,皆封列侯。离长安城二百五十里,别筑郿坞,役民夫二十五万人筑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长安,内盖宫室,仓库屯积二十年粮食;选民间少年美女八百人实其中,金玉、彩帛、珍珠堆积不知其数;家属都住在内。卓往来长安,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于横门外;卓常设帐于路,与公卿聚饮。一日,卓出横门,百官皆送,卓留宴,适北地招安降卒数百人到。卓即命于座前,或断其手足,或凿其眼睛,或割其舌,或以大锅煮之。哀号之声震天,百官战慄失箸,卓饮食谈笑自若。又一日,卓于省台大会百官,列坐两行。酒至数巡……命吕布于筵上揪司空张温下堂。百官失色。不多时,侍从将一红盘,托张温头入献。百官魂不附体。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得知孙坚被刘表消灭后,董卓认为自己最大的劲敌已经身亡,再也无人能打败自己,越发骄横跋扈。除了大封自己的亲信担任朝廷要职外,还在长安城外大兴土木兴建府苑,囤积粮食。同时,董卓还残酷杀害抓获的十八路诸侯的将士,并借故除掉了司空张温,令朝中百官不寒而栗。本文要介绍的成语,是董卓得知孙坚已死后的反应,叫做“不以为意”,意为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或事抱轻视态度。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陆凯传》中的“定大恨凯,思中伤之,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义形于色,表疏皆指事不饰,忠恳内发。”小说中描述的这段董卓残杀联军战俘的故事情节,是真实的历史事件。据《三国志·董卓传》载:“卓豫施帐幔饮,诱降北地反者数百人,于坐中先断其舌,或斩手足,或凿眼,或镬煮之,未死,偃转杯案间,会者皆战栗亡失匕箸,而卓饮食自若。”该传注引《献帝纪》载:“卓获山东兵,以猪膏涂布十余匹,用缠其身,然后烧之,先从足起。获袁绍豫州从事李延,煮杀之。”至于张温被董卓杀害之事,在历史上也的确发生过。不过,张温的职务并非司空,而是卫尉。《三国志·董卓传》载:“太史望气,言当有大臣戮死者。故太尉张温时为卫尉,素不善卓,卓心怨之,因天有变,欲以塞咎,使人言温与袁术交关,遂笞杀之。”这里提到的“(张温)素不善卓”,指的是数年前在征讨凉州叛军时,董卓因为兵败差点被张温所杀。董卓对此怀恨在心,借机报复,最终要了张温的命。从小说中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情节来看,除了几个不知名的武将之外,并未出现诸侯被杀之事。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一位官居颍川太守在战斗中被俘,最终慷慨就义。这个人名叫李旻。有关李旻的记载不见于《三国志》,而是出现在《后汉书》及《英雄记》当中。据《后汉书·董卓传》载:“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群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旻、亨之。”临终之际,李旻面不改色,还与其他一起赴死的将领中开起了玩笑。《英雄记》载:“卓攻得李旻、张安,毕圭苑中生烹之,二人临入鼎,相谓曰:‘不同日生,乃同日烹。’”虽然李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并未说出豪言壮语额,但这短短的八个字却仍令后人感动不已。参考书籍:《三国志》、《后汉书》、《三国演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