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常摁十个穴位,让你青春常驻似神仙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学术交流峰会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8048364.html

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我们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


  一、麻:表明气能过来,而血过不来。


  二、木:麻得厉害了,就是木,是血和气都过不来了。


  三、酸:表明经络是通的,但是气血不足。


  四、胀:表明气很足,此类人是爱生气的体质,若体内的气出不去就估胀。


  五、痛:单纯性的痛则是因为有血淤


  六、痒:表明气和血正在过来,伤口愈合的时候都会发痒。但这与全身发痒不同.

人体重要穴位功能

1、足三里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


  功能:
  一是扶正培元,强脾健胃;
  二是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体;
  三是提高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免疫能力。
  叩拔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的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尤其对消化系统的疾病、功效更为明显。


  主治: 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消化不良、肝炎;神经衰弱、癫痫、失眠、头痛、贫血、偏瘫、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遗尿症;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月经过多;伤风感冒;膝关节炎、下肢关节炎等疾病。 2、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临床上多用于泌尿、生殖系统疾患。现代研究证实,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功能:
  一是培根固元。
  二是培肾壮阳,补肾壮阳,调经固冲,清热利湿,此穴
  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主生殖,主元气之功效。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
  三是补虚固本。此穴能增强生殖系统功能,提高免疫能力,防止衰老,主治诸虚百损,壮一身之气。
  主治:
  阳痿、早泄、遗精、月经不调、宫颈糜烂、子宫脱垂、盆腔炎不孕症、遗尿、尿闭、尿失禁、膀胱炎、肾炎、尿道炎、阴湿疹;痢疾、疝气、脱肛、高血压、糖尿病;健忘、神经衰弱;虚脱、身体虚弱。


  3、中脘穴

人体穴位,属奇经八脉之任脉。此穴的主治疾病为: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疸等,此外对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鸣、青春痘、精力不济、神经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功能:
  一是能调脾胃;
  二是能降逆化滞。此穴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纳谷化湿,降逆止呕之功效。
  主治:
  胃痉挛、胃溃疡、胃下垂、胃胀满、消化不良、呕吐、口臭、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痢疾、阑尾炎、便秘、肝炎、胆囊炎、*疸高血压、心绞痛、中暑、癫痫、癔病、神经衰弱、失眠、咳嗽、哮喘、吐血、子宫脱垂、月经不调。最主要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更是治疗各种胃病的重要穴位之一。


  4、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经脉》,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


  功能:
  一是能理气活血;
  二是能安神定志
  主治:
  心绞痛、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心律不齐;休克昏迷、晕厥、晕车、失眠、癔病、癫
  痫、精神病;胃病、胃痉挛、呕吐、呃逆;膈肌痉挛、妊娠恶阻、低血压、无脉症等。对各种心脏病、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好。


  5、合谷穴

合谷,出《灵枢·本输》。别名虎口。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而有桡神经浅支,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并有手背静脉网,近侧为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主治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咽喉肿痛,齿痛,耳聋,面肿,口眼斜,中风口噤,热病无汗,多汗,消渴,*疸,痛经,经闭,滞产,等


  功能:
  一是能清热解表;
  二是能疏筋散风,通降肠胃。其中最主要的功用是清热镇痛。
  主治:
  感冒、咳嗽、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癫痫、精神分裂症;肠炎、痢疾、痔疮、小儿脱肛、牙痛、鼻炎、鼻出血;扁桃腺炎、结膜炎、耳聋、急性肩风湿、五指痉挛、难产、麻疹、多汗失语症等。尤其对感冒后引起的头痛治疗效果更佳。
  6、涌泉穴

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主治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


  功能:
  一是清脑醒神,
  二是安神定志,
  三是清热散风。
  对此穴位经常拔罐,可以导引肾经虚火及上焦浊气下行,并有疏肝明目、清喉定心之功效。可以降血压,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防止老年性手足麻木及浮肿的作用。
  主治:
  休克、昏迷、眩晕、中暑、健忘、头痛、三叉神经痛;癫痫、癔病、精神病、小儿惊风;脑出血、功能性瘫痪、功能性失语、面部痉挛、高血压、心绞痛、心肌炎、扁桃腺炎、咽炎、咳嗽、鼻衄*疸、胃痛、水肿、阳痿、腰痛、膝关节痛、胸痛、视力减退、麻疹、疝气等。


  7、阳陵泉

阳陵泉人体穴位。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八会穴之筋会。


  功能:
  一是通筋活络;
  二是疏经利节;
  三是清热利胆。
  主治:
  下肢及腰背部疾病,如膝关节炎、踝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腓神经麻痹、脉管炎、类风湿、腰痛等病。也是治疗肝胆疾病的要穴对肝炎、胆囊炎、*胆的治理作用也较好。同时还对高血压、癫痫遗尿、脚气等病有治疗作用。


  8、风池穴

风池穴Fēngchí(GB20)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在《谈谈穴位的命名》中这样说:“风为阳邪,其性轻扬,头顶之上,惟风可到,风池穴在颞颥后发际线者中,手少阴、阳维之会,主中风偏枯,少阳头痛,乃风邪蓄积之所,故名风池。”

 功能:
  一是清心明目;
  二是清热散风;
  三是通窍活络。
  主治:
  脑血栓、脑震荡、脑膜炎、健忘、癫痫、精神病、偏正头痛,失眠、眩晕、甲状腺机能亢进,落枕、青光眼、夜盲症、视神经炎视网膜炎、鼻炎、咽炎、高血压、耳鸣、疟疾、耳聋等。
  


  9、殷门穴

殷门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大腿后面,承扶穴与委中穴的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在半肌腱与股二头肌之间,深层为大收肌;有股深动、静脉穿支;布有股后皮神经,深层正当坐骨神经。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功能:
  一是通经活络;
  二是疏通筋脉。
  主治:
  腰痛、坐骨神经痛、腰间盘突出,下肢肌肉风湿症,瘫痪。


  10、命门穴

命门,出《针灸甲乙经》。属督脉。别称属累。位于第二、三腰椎棘突间。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主治虚损腰痛,遗尿,泄泻,遗精,阳痿,早泄,赤白带下,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等。


  功能:
  一是补肾调经;
  二是理肠固脱。
  主治:
  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遗尿、腰痛、头痛、耳鸣、痔疮、便秘.

编辑度哥哥

资料来源网络

一度搜索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投稿:

qq.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