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长城心脏病学大会儿童心脏病论坛-儿童心血管介入治疗分论坛于线上召开,就儿童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进展、技术和理念展开深入探讨。
儿童心血管介入治疗:时机、方法和策略选择
来自上海交通大医院的孙锟教授分享了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机的选择。孙锟教授首先简单介绍了先心病的分类、筛查以及胎儿和新生儿先心病治疗手段的进展等,分别介绍了新生儿期、婴儿期、学龄期前等必须纠正一些的先心病。随后,孙锟教授对常见的一些先心病的手术时机选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外,孙锟教授认为介入治疗在先心病的治疗中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第二位讲者是来自首都医科医院的金梅教授,讲座主题是“先心病内外科杂交治疗”。金梅教授首先介绍了“内外科镶嵌治疗”的定义和优势,指出内科介入治疗可以应用于外科术前、术中和术后。金梅教授分别对这三种介入治疗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部分病例的展示让我们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金梅教授还指出,内外科镶嵌治疗可以减少创伤和并发症,优化手术步骤,提高总体疗效,将来可能是先心病治疗的主要发展方向。接着,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李奋教授围绕儿童起搏器植入中长期疗效及并发症处理进行讲解。李奋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儿童起搏器植入面临的一些问题,以及起搏器植入的临床指南。随后还介绍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开展的余例儿童起搏器植入的病例情况,包括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植入方式、起搏器参数以及死亡病例、并发症等,同时对起搏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提出了建议。随后,在题为“肺动脉分支狭窄的支架治疗”的学术报告中,医院钱明阳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肺动脉分支狭窄支架植入治疗的概况和指征,指出肺动脉分支狭窄支架植入后,随着生长发育可能出现再狭窄的情况。随后,钱明阳教授介绍了一些肺动脉分支狭窄支架植入的病例,并介绍了支架植入可能产生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钱教授强调,支架植入后的长期随访对于保证疗效非常重要。
儿童心血管介入治疗:器械选择、超声诊断和消融
在这部分的研讨环节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高伟教授分享了婴幼儿先心病介入器材的选择。高教授首先介绍了婴幼儿介入治疗的鞘管、导管和导丝以及球囊导管的选择,并展示了一些婴幼儿介入治疗的病例。同时提出,婴幼儿介入治疗相比成人更需要个性化的介入器材。随后,高伟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及小婴儿支架植入的适应证,主要包括短期和中期两类。对于儿童患者,还需要考虑自然病程的影响,既要有所为,也要有所不为。随后,来自医院的*国英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先心病的超声诊断。*国英教授简要论述了先心病的分类和诊断方法,随后针对几类常见的先心病,即依赖动脉导管水平左向右分流、右向左分流和保持循环间混合的先心病进行了详细的超声诊断的讲解。*国英教授指出,超声心动图无创、方便、准确、价廉,是诊断新生儿先心病的首选方法;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局部解剖和心室容积方面较有优势,但尚不能完全替代二维超声心动图。此外,来医院的泮思林教授带来了题为“思考中国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关键问题”的学术报告。泮思林教授首先介绍了胎儿心脏介入手术的相关背景,提出国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开展较少的原因之一是难以被患者和医生接受。泮教授还指出,若想获得双心室修补,有3大类先心病具有强烈的胎儿手术指征。胎儿心脏介入手术的关键问题在于病人选择、手术操作、麻醉管理和并发症处置,对此,泮思林教授逐一做了详细介绍。最后,首都医科医院的高路教授讲解了儿童非典型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讲座开始,高路教授简要介绍了儿童心律失常的分类、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案,指出药物和ICD治疗心律失常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射频消融术治疗具有成功率高、安全、避免长期口服药物或限制体育活动等优势。随后,高教授介绍了射频消融术的适应证和解剖分类,并分享了部分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非典型部位室性心律失常病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