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感冒可诱发爆发性心肌炎50岁以下青壮年 [复制链接]

1#


  冬季是爆发性心肌炎发病较多的季节,有时候,一场感冒就可能诱发,亟须引起重视。生活中,一旦出现感冒症状,合并明显的乏力、气促、胸闷等症状,应立即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爆发性心肌炎是最为凶险的心血管危重症之一,常侵袭青壮年。因为该病的临床表现与感冒相似,所以很多人最初都以为只是患上了感冒,即使发现了心脏损害,其表现也与心肌梗死非常相似,极易漏诊、误诊。临床中,相当一部分患者还没有诊断清楚就死亡了。即便诊断清楚了,由于国际上缺乏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认识,也没有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这也导致了该病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也正是因为这样,攻克这一疾病,无论是对家庭还是社会都意义重大。

爆发性心肌炎极易误诊漏诊


  爆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病*感染引发的极其凶险的心血管急危重症,也是心肌炎中最危重的类型。该病的特点是起病急骤,患者随之很快会出现心脏衰竭或者严重心律失常,并可伴有肺、肝脏、肾脏等多个脏器功能衰竭。该病在短时间内就会产生爆发性的心脏损害,且不能及时代偿心肺功能。


  由于爆发性心肌炎发病时很像感冒,表现为发热、乏力、不思饮食等不适,之后会出现心脏受损的表现,表现为气短或胸闷、胸痛,且心电图酷似心梗,因此经常会被误诊为心梗。直到现在,业内普遍认为爆发性心肌炎的发病率不高甚至极其罕见,国内也仅有个例报道。


  事实上,这其中部分原因是人们对爆发性心肌炎的认识不足,使得漏诊和误诊频现,相当一部分患者没能得到正确诊断。如果误诊为心梗,这两种疾病是完全不同的救治程序,后果不堪设想。加之该病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很多患者还没能诊断清楚就已经死亡,而死亡患者多数也没有再进行进一步检查,也就是进行尸检,因此无法判断是否为爆发性心肌炎所致。所以,爆发性心肌炎的实际发病率可能被严重低估。医院,每年的确诊人数在50例至60例,由此推测,我国每年发病人数不少于2万至3万例。

50岁以下青壮年是高发人群


  爆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病*感染性、自身免疫疾病性和*素/药物性三类,其中病*感染性最为常见。致病病*种类非常广泛,包括流感及副流感病*、细小病*、各种肠道病*、腺病*、巨细胞病*、EB病*,甚至肝炎病*、艾滋病病*也有致病的报道。


  就病*性爆发性心肌炎而言,患者临床上表现为在2—5天不等的前期感染症状,比如轻重不等的发热、乏力、鼻塞、流涕、咽痛、咳嗽、腹泻,之后迅速出现心肌受损表现,如气短、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心悸、头昏、极度乏力、食欲明显下降等。


  由于长期过度劳累、过度运动而导致自身免疫力下降,50岁以下的青壮年是爆发性心肌炎的高发人群,约占到心脏猝死人数的70%,且有明显增长趋势。

为何青壮年人群更容易“中招”


  这是因为相比老人、儿童而言,青壮年人群的自身免疫力更强,当受到病*侵犯时,自身的防御系统在清除病*的同时,也损伤自身的心肌细胞。在临床中,最常见的爆发性心肌炎多由“感冒”诱发,当受到病*侵犯时,自身的防御系统会本能地“反攻”。因此,当出现发病突然,有明显病*感染前驱症状尤其是全身乏力不思饮食,继而出现心脏受损的症状如胸闷、气短、憋气等,然后迅速出现严重的血液动力学障碍、实验室检测心肌肌钙蛋白增高,显示心肌严重受损、超声心动图可见弥漫性室壁运动减弱时,即可临床诊断为爆发性心肌炎。

以上图片文字均转载自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如果侵犯作者权利,请及时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4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应在病情未发作前马上含服4~6粒速效救心丸,以便及时、有效地防预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一旦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应立即舌下含服(最好嚼碎)15粒速效医院救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