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宝宝发热的护理误区,有中标的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8.html

与宝贝同感!

与家庭共担!

每当宝宝生病,特别是发烧,父母们都会焦急万分。

但焦虑归焦虑,不能乱了思绪,需要先弄清楚孩子发热的来龙去脉才对。

现在就跟大家聊一聊家庭护理发烧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被子捂出汗退烧

环境温度让宝宝觉得舒适就好,不要刻意捂汗。宝宝能出汗,说明疾病开始缓解,身体可以正常调节体温,不是捂被子的功劳。而且捂被子不利于散热降温,可能会因温度过高,诱发宝宝抽搐。

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和水,经过脾胃的运化,会成为身体内部的气血津液,正常情况下,宝宝机体的气血津液是充足的。而体内温度过高时,气血津液会被大量的调集起来去解决邪气,以汗的形式,从皮肤毛孔呼吸中被排出体外。

误区二:酒精擦拭降温

酒精擦拭持续时间短且退热效果并不明显,还可能会对宝宝的娇嫩皮肤产生刺激。在身体发热时,酒精更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入体内,造成宝宝酒精中*。

误区三:治疗发烧必须吃药


  发烧38度以下,如果宝宝精神好,只需多喝水,补充维生素C含量多的水果,优先使用物理退烧地方法,例如小儿推拿、使用退热贴等。


  一般当宝宝在体温达38.5℃以上或者连续发烧2日以上时才考虑使用退烧药,而且每次服药中间一定要间隔4--6小时,多饮水,为避免胃肠刺激,宜在饭后服用。退热药治标不治本,可能掩盖病情,应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不同的退热药最好不要随意互相并用,退热药也不可自行增加使用次数或增加剂量。用药时间不要超过3天。

误区四:不愿接受血常规化验

由于上述所讲的理由,病*感染不必要常规使用抗生素,因此就诊时应该检查一下血常规,如果白细胞数不高,可暂时不用消炎药。现今许多家长不愿化验血常规,原因各异,有的家长害怕孩子受疼,有的怕多花钱,更有甚者认为只要发热血项肯定升高。前两种姑且可算是理由,但后者却实属无知错误。因为没有血项的结果,医院的大夫经常是抗病*药物和抗生素同用。为了不让您的孩子饱受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不让您多花冤枉钱,希望您作出明智的选择。

误区五:积极主动要求静脉输液

临床上确实有许多发热疾病如肺炎、川崎病、传染性疾病等需要积极的进行治疗,可考虑静脉输液,但仍然有许多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轻度支气管炎、幼儿急疹等有其自然病程,即“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疾病痊愈需要过程,因此只要积极退热、避免发生惊厥、心肌炎等并发症,预后一般较好,过多的输液只会留给孩子更多的后遗症。如6个月至1岁左右发生的幼儿急疹,发热3~4天后,热退后全身出现皮疹而痊愈,在发热的3~4天的过多用药既不能缩短病程,反而会延迟出疹,延长病程。

误区六:恢复期进食油腻食物


  孩子在生病的时候,多数会影响脾胃功能,会出现食欲不振,家长不必过于焦急和忧虑,这是一种暂时的现象。烧退了以后,小儿消化吸收功能可逐渐恢复,但不可能一下子恢复到正常水平。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发热时吃饭较少,病后应尽快补充。其实这时,小儿形气未充,各个脏腑机能尚不健全,消化能力较弱,过分的补充不但不会吸收,还会增加消化器官的负担。个别患儿因为体内邪热未清,又进食油炸甜腻食物助湿生热,造成病情反复,中医称“食复”。临床经常看到一些孩子病情本来已经好转,发热已经好转,由于进食过多油腻食品,发热再次出现。


  因此,退烧后的饮食最好选择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蛋羹、面条等,不要让孩子吃高脂肪的食物,如炸鸡、炸薯条、奶油蛋糕、排骨等,以免影响身体恢复


  

误区七:孩子感觉发热就是发烧了


  宝宝喊热,妈妈一摸确实体温很高。但这就是发烧了吗?其实孩子感觉身体发热的原因很多:用力的玩、哭,以及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或在热天处于户外等,但在这些情况下,孩子的皮肤温度在10—20分钟内就能恢复正常,所以发热的孩子不一定是发烧了哦!


  但如果孩子仍是感觉发热不舒服,妈妈可以先通过孩子手心和颈后的温度,初步判断体温是否正常。当然,使用温度计测量体温可以最准确的判断孩子是否发热:通常用肛表测量直肠温度,尤其是对小婴儿会较为准确(正常体温为37℃--38℃);也可测量腋下或颈部的温度(正常体温为36℃--37℃)。学龄前宝宝最好不要用口表测量体温,以免发生意外。

发热应当怎样调理
  

从中医角度来分析,发烧主要是因为外部环境因素的干扰。比如太冷或忽然很冷,太热或忽然很热,下雨后湿度变大等,这些情况会导致人体的局部机能异常,进而导致体内环境的变化。这时,免疫力比较强、阳气充足的宝宝,一般会先启动自身的免疫调节,通过提高体温来解决机体的异常问题,包括排出痰、废气,大便,小便,汗等。

所以要退热,需要从根源上去解决。

1、受寒发热——祛寒发汗受寒发热的宝宝,症状通常表现为:怕冷不怕热,鼻塞,嗓子不红,咳嗽咳白痰或者是白色泡沫样痰,甚至可能还会伴随有打喷嚏、流鼻涕之类的感冒症状,观察宝宝的舌像会发现,舌苔薄白。

2、积食发热——通便,消食化积积食发烧,由于吃了超过当下自身消化能力的食物,引发肠胃垃圾积滞,导致宝宝发烧。

并不一定是吃得多才会有积食,也可能是宝宝的肠胃消化不了这种食物,像是一些高蛋白制品,油腻厚味的食物等。症状通常表现为:口臭,反酸,嗳气,腹痛腹胀,干呕等症状,严重的话可能还会伴随全身反应,例如精神差,乏力,食欲差,尿少,容易出汗等。

这个时候宝宝的舌苔是*厚腻的,舌质发红,睡眠也不安稳容易翻滚哭闹。因为积食引起的发热,自然是要调理积食为治本,清热治标为辅。

温馨提示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儿童退烧的药物只有2种: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咛),适合3个月以上的孩子;布洛芬(美林),适合6个月以上的孩子。

宝宝发热时,最重要的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