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手足口病
每年的4-7月和9-11月是手足口病高发期,多发生于6月龄到5岁内的儿童。为科学有效预防和控制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发生,确保幼儿身体健康,年4月14日,我园保健医生徐思对全园老师开展了《手足口病的预防及处理》的培训。
手足口病
1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发疹性疾病。
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特别是5岁以下的幼儿发病率最高,这跟孩子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关。感染病*后,患儿不会立即发病,病*先在体内大量复制,经过3~7天的潜伏期后才进入发病期,抵抗力强的孩子仅会出现轻微症状,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出现,而抵抗力弱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啦,不仅发病迅速,甚至可能出现脑膜炎或脑炎、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
2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
虽然大部分患病的孩子症状都比较轻微,7-10天就会自愈,不过得了手足口病,长了疱疹会让孩子比较痛苦,寝食难安,而且该病*传播速度快,极易传染给他人,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哦!
1勤洗手
洗手是最好的预防!家长应教育孩子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浸湿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洗完后,再用干净的纸巾或者专用的毛巾擦干。
2消*和通风
肠道病*最怕紫外线和高温煮沸式消*,可以用这两种方式给孩子的东西和家居用品消*。疾病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平时在家也要经常开窗通风,晾晒衣被。
3按时接种疫苗
71型肠道病*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严重病*,EV71疫苗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免疫持久性约为2年。所以,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
家长们不要以为接种疫苗后就万事大吉了,因为手足口病的病*多达20多种,例如今年北京市新出现的CV-A6型,这就导致即使接种过疫苗的孩子也会有患上手足口病的可能,所以给孩子接种疫苗后,依然不能掉以轻心,需做好各项防护措施。
4提高免疫力
让孩子保持他原有的生活规律,活动量跟平常差不多,不要太晚睡,不要过于劳累,孩子免疫力没有发生大的波动,就不容易生病。
3
不幸中招,如何护理?
万一孩子中招,家长们也别太着急,手足口病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自限性疾病,跟感冒一样,没有特效药,也不用吃所谓的抗病*药。患病期间,最重要的是做好家庭护理,等待自愈,如果孩子因体温太高而难受,家长可遵医嘱让孩子服用退热药物,减轻孩子不适。
发热的护理
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家长可以使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并要注意给孩子补水;当体温超过38.5℃时,则应该给孩子服用退烧药了。
皮疹的护理
出疹子时,家长应保持孩子皮肤的清洁,并要及时给孩子更换衣服。此外,要给孩子勤修指甲,以免过度抓挠引发的皮肤损伤和感染。若疱疹破裂并伴有皮肤的继发感染时,可局部外用抗菌药膏。
口腔的护理
若孩子嘴里的疱疹已溃疡,家长可用鱼肝油或维生素B2片剂研成粉涂抹口腔,并要让孩子经常漱口刷牙,保持口腔清洁。给孩子喝点偏凉的奶或水,少量多次,用吸管饮用,可帮孩子减轻口腔溃疡的痛苦。
饮食护理
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上应准备易消化的营养食物。出疹期间,尤其在口腔内水疱破溃成小溃疡期间,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流质饮食,病愈后可及时补充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4.
怎么判断孩子是否得了手足口呢?
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皮疹不发痒,偶有疼痛,一般3~5天就会消退。疹退后不脱屑、无色素沉着、不留瘢痕。
目前,针对手足口病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但手足口是病*引起的自限性疾病,大多数5-7天就可以自愈。如果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轻症患者不必住院,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居家治疗、休息、隔离、避免与外界接触。一般需要隔离2周,以减少交叉感染,不接触其他儿童,要及时对患儿衣物进行晾晒和彻底消*。
通过培训,生活老师们充分认识到了手足口病防控的重要性,并熟练掌握了手足口病的防控措施,切实提高防控能力为确保幼儿健康保驾护航。让我们一起为宝宝撑起健康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编辑:徐思
排版:王艳
审稿:万利
南昌经开区宇泽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