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病*轮番作妖的季节,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一步步袭击可爱的宝宝们。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都是由肠道病*感染引起的急性、自限性疾病,传染性极强,易在托儿所、幼儿园等机构中造成流行每年春季都会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可以说是一对“表兄弟”,二者的症状极为相似,都有可能出现发热、咽痛及口腔和咽峡部的疱疹。但是两者之间又存在一些不同。
如何辨别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相同之处:
易感人群:
高发于5岁以下儿童
传播方式:
直接接触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接触被病*污染的物品、空气飞沫、饮食被病*污染的水和食物
症状:
口腔的咽部和软腭都会长疱疹,并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咽痛
不同之处:
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先发热再长疱疹,而且只有口腔和软腭会长疱疹,咽痛明显。
手足口病,在口唇、手和脚、包括肛门周围,也会长有透明小水泡,关节部位还可见皮疹。出疹后发热,多是中低烧,咽痛症状不明显。
引起重症几率:
疱疹性咽峡炎来势猛烈,高热抽搐的临床表现往往让家长先乱阵脚。但实际上,疱疹性咽峡炎虽然可能合并细菌感染,却不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与后遗症
手足口病患者有1%的几率感染并发症,尤其是三岁以下的儿童,常见有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有时往往危机生命。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医院感染是预防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的关键措施。1
看护人要给孩子勤洗手,并教育指导儿童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餐具及毛巾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4
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7
接种自费的EV71疫苗。EV71疫苗对EV71病*引起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有一定的预防效果。虽不能%预防这两种疾病,但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01
还有其他的预防方式吗?
注意个人卫生和周围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被褥都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02
要不要去看医生?
要的。如果你怀疑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医院就诊,请医生来帮助判断。
03
怎样让孩子舒服一点儿?
嘴巴里有水疱时会很疼,会影响进食。可以用温开水或盐开水漱口,吃一些温凉的流质或较软不需要咀嚼的食物。鼓励孩子多饮水,可以喝冰牛奶(还能补充能量);如果疱疹破溃,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外用的药物。
04
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
有,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在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症状很轻的,跟普通感冒其实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会发展为重症,尤其是手足口病,会发生脑膜炎、心肌炎等很严重的情况。重症是无法预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这就是手足口病让人害怕的地方,早期发现重症并及时送医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岁以下,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刚发病的几天里,如果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请不要犹豫,立即带孩子去急诊。
05
孩子得了这些病,为什么要开痊愈/返园证明才能复课?
幼儿园是集体生活,孩子间触频繁,一旦出现传染病例,非常容易扩散至全班或全园,从而影响孩子们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而对患病孩子实行严格的隔离制度,能有效控制传染病在孩子们之间传播与扩散。所以为了自己孩子健康,也为了他人孩子健康,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的孩子一定在过了隔离期后,凭痊愈/返园证明才能复课。
06
去哪里开具痊愈/返园证明
家长可到孩子患病时的就诊单位(龙岗区各医疗机构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开具疾病诊断/痊愈证明,并最终由园医判断是否可以入园。
END
图文提供
赵宁
图文编辑
邓立
审核
王海霞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