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预防手足口病,守护儿童健康 [复制链接]

1#

每年的5-7月,都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因为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都是由于同一种病*引起的,又一样都会出现发热、咽喉痛、口腔内疱疹等症状,很多家长会把它们混淆。今天来帮大家把它们区别开。那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有哪些症状呢?

对抗疱疹性咽峡炎,要注意这四点

01

宝宝发烧超过三天,需及时就诊

虽然多数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良好,属于自限性疾病,症状较轻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痊愈,但少部分孩子会出现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如果患儿超过三天高烧不退,或出现浑身发软,呕吐,惊跳,肢体抖动等情况,要高度怀疑并发脑炎可能,需及时就诊。

02

别凑热闹,少去人多的地方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接触传染,所以,体弱的孩子要尽量避免到人群拥挤的地方,防止交叉感染。已经得了手足口病或者疱疹性咽峡炎的孩子,至少需要隔离两周。

01

外出回家及时洗手,家长自己也不要忽视

外出回家要及时洗手,许多家长对孩子们都是这样要求并且执行的,对自己就难免松懈,这同样会给孩子的健康带来隐患。成人接触了手足口病*同样可能感染此病,由于成人抵抗力强等原因,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相关症状,但是已经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了。虽然没有相关症状,但体内已经携带了该病*并且也会向外排*,传染给孩子。所以,家长也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勤洗手、换洗衣服、晒被褥。

04

不要乱用抗生素

有的家长说用抗生素去预防,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抗生素是杀菌和消炎的作用,却没有预防感染的作用。如果家长给孩子乱用抗生素,还会导致菌群混乱,无形中会延长病程,加重病痛。

虽然疱疹性咽峡炎来势汹汹,但只要家长们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它就不会轻易找上孩子。如果孩子患上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们也不必过于担心,通过及时正确的护理和治疗,孩子很快就会康复。

一定要记住手足口和疱疹性咽峡炎的位置不同。

几个常见问题

请输入

问:

得过手足口病就不会再得了吗?

很遗憾,答案是否定的。刚才也说了,肠道病*是一类病*,有很多品种的病*。

答问:

要不要去看医生?

要的。如果宝宝出现了发热、出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避免宝宝在短时间内病情加重。

答问:

有什么特别值得注意的?

有,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手足口病的症状都很轻,跟普通感冒差不多。但是有很小的比例会发展为重症,比如脑膜炎、心肌炎等。重症是无法预防的,一些很危重的病例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可能这就是手足口病让人害怕的地方。

早期发现重症并及时送医非常重要,如果你的孩子在3岁以下,家长要特别注意,在刚发病的几天里,如果有以下症状:持续不退的高热、精神萎靡或者烦躁、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呕吐,请不要犹豫,立即带孩子去急诊。如果医生怀疑有脑膜炎,可能要做腰椎穿刺,请不要抗拒,听从医生的安排。

问:

能打疫苗预防么?

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EV71手足口病疫苗已经投入使用,属于二类疫苗(自费)。6个月至5岁儿童都可以接种,12月龄前的宝宝效果最好,接种时间越早越好。

这种疫苗针对的是71型肠道病*引起的手足口病,对其他类型病*起不到作用。

但由于71型肠道病*是引起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还是能起到很大的防护作用,所以还是建议尽量给宝宝接种。

问:

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如何区别、应对?

这两种疾病的表征非常相似,应对比区别更加重要。

由于这两种疾病会在7~10天自愈,所以基本上不需要用药。如果孩子因为发热、水疱破裂产生严重感染或脱水严重的时候,及时看医生更加安全保险。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来势汹汹”的传播性疾病,往往一现身就撂倒一大片孩子。尤其幼儿园,更因为集体生活成为交叉感染高发的“重灾区”。

宝宝发烧、哭闹、不吃饭……都让爸爸妈妈心疼又头疼。

但是大部分时候,这种麻烦的病并不可怕。只要科学护理、学会判断需要警惕的信号,孩子都能很快好起来。

说到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最关键的,防止病从口入就要勤洗手!

这才是最简单、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一定要记住哦!

我们是怎么做的

请输入

编辑:陈佳红

审核:姜建叶

扫一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