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电话 http://m.39.net/pf/bdfyy/zqbdf/如何预防传染病?
预防为主
治疗为辅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入夏后也是传染病高发的时期,幼儿园是一个群体环境,为进一步做好幼儿园传染病防范工作,保障师幼身体健康,幼儿园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
根据当地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幼儿进行重点检查,以便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三早”措施;
严格执行消*隔离制度
我们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日常消*工作标准和细则,利用保育员休息时间进行培训;对教室、走廊、活动室、孩子所有用具、玩具、图书、被褥等进行定期消*,并认真做好记录;
控制传染源
很多传染病早期传染性最强,愈早管理传染源就愈能防止传染病蔓延。对发现疑似病例时幼儿园会立即通知家医院诊治,及时隔离。班级立即对班上所有物品进行消*处理,杜绝传染病的蔓延。
切断传染途径
防止病原体传染给健康孩子,必须采取措施对病人接触处进行终末消*,孩子外出或在家中接触某种传染病时,必须待痊愈3天后才可回园。
请您和您的孩子知晓并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传染病的关键
饭前便后要及时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要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扔,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要注意食品和饮用水的卫生等。
2、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
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活。
3、要注意增减衣服,按时作息
保证睡眠,合理饮食,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热熟食品。
4、每天早上起床,要对孩子进行晨检
如发现孩子有发热、咳嗽、口腔疱疹、皮疹、腹泻等疑似症状的,医院诊治,不要送到学校,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报告,早隔离”。对已经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相关规定给予治疗,医院证明方可回校。
5、完善请假制度
如孩子不能按时来园,请您及时向老师请假说明,以便教师了解孩子未入园原因,以便各项工作的开展。
预防指南
1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生活中如何预防:
1、不和疱疹性咽峡炎的患儿有亲密接触,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粪-口和呼吸道传播;
2、家长尽量不要亲吻幼儿,不共用餐具,不用嘴吹凉幼儿的食物;
3、注意卫生,培养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
4、不去人多的地方,尽量少接触游乐设施,杜绝在外就餐;
5、提醒幼儿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
6、勤通风,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7、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增强幼儿免疫力。
如何进行治疗?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所致,不擅自服用抗生素,一定要遵医嘱!
疱疹性咽峡炎的高发期,家长要做好预防工作,如果发现孩子发烧不退的同时口腔里起水疱,医院进行治疗。同时,督促孩子加强锻炼,保持充足休息,以增强自身抵抗力。
2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一般有三到五天的潜伏期,它的主要特征是在手、足、口、臀部出现皮疹;
之后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或低热伴出疹,主要在口腔两侧出现黏膜疱疹;
后期出现溃疡,孩子感觉口腔疼痛,也不愿意吃饭。另外在他的手、足、口还有臀部出现小的皮疹有些是疱疹,部分含有疱疹液。
少数重症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出血和心肌炎等,出现神经系统的一些并发症,例如嗜睡、精神差,还有一些严重的患儿会出现肢体抖动、呕吐,还有心跳、呼吸加快,出现全身性的多器官衰竭表现,这时候就需医院及时治疗。
如何预防: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处理。
3
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腮腺炎有何症状:
1、孩子被腮腺炎病*感染后,大约经过2~3周的潜伏期才出现不适症状。
2、大多数患病孩子,以耳下肿大和疼痛为最早出现的表现,少数患病孩子表现为在腮腺肿大的1~2天前出现发热、头痛、呕吐、食欲不佳等全身不适症状,继而出现一边或两边耳下的疼痛,即腮腺肿起来。
3、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扩大,边沿不清,皮肤表面也不红肿,但摸上去却有些发热,伴有疼痛和弹性感。
4、张嘴时有疼痛感,孩子不愿吃饭。腮腺肿大在2~3天时达到高峰,一般持续4~5天会逐渐消退,全身不适症状也会随之减轻,整个发病过程大约为1~2周。
如何进行预防:
1、流行性腮腺炎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有效的方法,儿童应按时完成预防接种,1.5岁接种一针,6岁接种一针。15岁以下儿童均可接种。目前有麻腮疫苗、麻风腮疫苗;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到人员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时,应戴口罩,尤其在公交车上;
3、一旦发现孩子患疑似流腮,有发热或出现上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诊,有利于早期诊治;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四勤一多”:勤洗手、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身体、多喝水。
5、预防腮腺炎,还应加强体育锻炼,多做户外活动,增强抵抗力。腮腺炎并不可怕,一般病后可以获得持久免疫力、很少再次发病。
3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如何进行预防: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聚集的地方。
2、适时停课。如果幼儿园或者学校班级里出现了感染水痘的小朋友,家长应该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聚会和活动。
3、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4、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5、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传染病并不可怕,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的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我们坚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传染病一定会远离我们的孩子。
-龙港市新乐园幼儿园-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