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7168769.html“又室颤了!心跳停了!赶紧除颤!马上胸外心脏按压!”右医附院重症医学科病房里,医护人员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心肺复苏,两个除颤电极板将电能释放到心脏,1分钟内,患者的心脏再一次恢复了跳动。躺在病床上的是一名年仅21岁的青年男子,这惊险的一幕此前已经发生了2次。
右医附院ICU主任李*教授带领医护人员救治患者
12月7日凌晨24点,当喧嚣散去,忙碌的城市逐渐陷入沉睡,一场生死救援,正在这里争分夺秒展开。历时3小时,右医附院ECMO团队成功从死神手中夺回患者的生命,生的希望在最后一刻重新燃起。
环环相扣,上演生死时速
时间倒流到12月6日傍晚,患者李先生于驾车途中突发意识障碍,随即出现心脏骤停、不醒人事,命悬一线。现场有一名勇敢的爱心市民在为患者做胸外按压,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就此开始,这时下班正要回家的右医附院ICU苑东杰医生正巧路过,立即积极加入到此次抢救中,并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很快,苑东杰医生和右医附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在持续实施心肺复苏的情况下将医院急诊科进行后续救治,医院时,患者心跳已恢复,但心律紊乱、休克。
右医附院ICU主任李*教授正在为患者进行检查
到达右医附院急诊科之后,医护人员继续为该名患者提供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即开放深静脉通道、呼吸机通气、抗心律失常、抗休克、纠正内环境失调等,期间患者又发生一次心室颤动,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最除颤后心脏复跳,患者生命体征仍处在极不稳定的状态,病情仍令人堪忧,这颗年轻但因遭受严重打击面临崩溃的心脏,随时再次停摆......
经过已在急诊科等候的右医附院CCU刘燕主任、ICU李*主任紧急会诊,从家属除了解到患者发病前两天曾有咽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结合各项检查,患者被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心跳呼吸骤停、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专家们决定将病人转到重症医学科实施体外膜肺氧合(ECMO,俗称“魔肺”)治疗。
凶险时刻,ECMO撑起一线生机
据右医附院ICU主任李*教授介绍,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很凶险的疾病,属病*性心肌炎中最重的一种,病情发展极其迅速,发病后患者会很快出现顽固性休克或致死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该病也是导致青壮年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医院时胸部疼痛症状明显,伴有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休克,病情十分危重。
面对急转直下的病情,右医附院ICU医护人员在李*主任的带领下,继续为患者实施了呼吸机辅助呼吸、营养心肌、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抗心律失常等治疗,并密切观察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但患者生命体征仍未能平稳,经过ICU主任李*教授医护团队与患者家属的反复沟通和综合评估后,一致决定给患者进行ECMO治疗,为患者多赢得一线生的希望!
右医附院ECMO团队成功为患者置入动脉、静脉两根救命导管
ECMO的本质是一种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到人工肺和人工心的作用。ECMO运转时,是将血液从体内引到体外,经膜肺氧合后再用血泵或体外循环机将血液回输人体,对于各种病情严重但又存在逆转可能的病人,比如心跳呼吸骤停、心肺功能衰竭、暴发性心肌炎、重症肺炎、顽固心源性休克等等,使用ECMO支持心肺功能,可让心肺得到充分休息,为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心功能和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右医附院ECMO团队进行上机操作
“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而言,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以及应用ECMO技术治疗的时间越早,抢救成功率就越高,不仅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维持呼吸循环,保护大脑等重要脏器,还能防止反复出现的再次心跳骤停”。右医附院ICU主任李*如是说。
生死之际,一刻都不能耽误。右医附院ICU医护人员将目前的诊断和诊疗方案及其预后等情况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并征得家属同意后,随即展开实施ECMO上机流程。
右医附院ECMO团队成功上机
不到十分钟,一支由右医附院ICU李*主任医师、陆亿副主任医师、农进主治医师、*忠仕主治医师、万恒吉住院医师、陆艳芳护士长、赵涵主管护师、唐运姣主管护师、*晓燕主管护师等专家组成的ECMO团队收到指示后迅速集结到位,立即投入“战斗”。
右医附院ECMO团队在ICU先进的飞利浦床边超声的引导下,成功建立血管通路,为患者置入动脉、静脉两根救命导管,顺利开启ECMO机器正常运转。暗红的静脉血从患者大静脉引出,经过体外肺膜氧合、排出二氧化碳,将鲜红的血液重新回输到患者大动脉内,整个上机操作一气呵成,病人的血压、血氧顷刻改善,为后续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ECMO成功上机后,如何维持其正常工作并最终能成功脱机才是关键,这是对ICU医护队伍业务技术的全方位考验。患者心肺功能评估以及人机匹配、血气监测、ECMO参数调节、抗凝监测与方案调整、预防感染等一系列专业操作,需要结合病人的情况个体化实施,且先进的设备要配合更高、更精准的专业技术才能发挥作用,要求十分严格。
救治期间,右医附院ECMO团队丝毫不敢懈怠,ECMO团队人员轮流值班、日夜守护,为其进行综合治疗护理。在医护人员的努力下,目前患者李先生各项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心功能得到改善,并能对呼唤有反应,暂时性命无虞,而且能看到更多康复的希望。
ECMO,让患者李先生赢得了战胜病魔的机会!
生命脆弱亦顽强。这位不幸倒在驾驶座上青年小伙子,幸运地遇上了勇敢站出来为他及时实施现场胸外心脏按压的好心市民、ICU医生、急救人员,还幸运地遇到了右医附院ECMO团队,不仅让人们看到大爱真情,以及面向社会推广心肺复苏技术的成效,也看到了国家医保促进医疗技术进步正在惠及一方百姓,无形中,生命链环环相扣。
右医附院ICU主任李*教授在采访中表示,ECMO技术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终极武器”,近年来在国内得到快速推广,成功救治了越来越多的危重症患者,此次运用ECMO成功将反复3次心跳骤停的李先生救回,又一次从死神手里抢回一个年轻的生命,是右医附院ECMO团队用行动践行“与时间赛跑,为生命续航”科室愿景的真实写照,也标志着右医附院重症救治的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右医附院重症医学科简介右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全称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科,专门收治各类重症患者与各种有高危因素的手术后患者,给予严密的、动态的、准确的监测与及时、高效的治疗。该科目前开放床位20张,过渡病床4张,医护人员6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师6人,副主任护师3人、主管护师13名,护师30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科室常年开展床边血液净化治疗技术、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重症超声筛查技术、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技术、纤支镜在危重患者应用技术、经皮扩张式气管切开术、危重患者安全转运技术、呼吸机治疗技术、主动脉内球囊反博术治疗顽固性心衰等。右医附院ICU医护团队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锐意进取,乐于奉献,为各种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救护服务,使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取得良好的效益,被誉为危重患者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医生办:—
护士办:—
右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专家简介YouYiFuYuanFuKeErBingZhuanJiaJianJie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知名专家。现任右医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技术特长:擅长于各类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抢救和监护治疗;各类急性中*、心肺脑复苏、严重创伤的早期救治;严重感染、休克、MODS,以及重症恙虫病等疑难病例的诊治;娴熟掌握重症超声、CRRT、纤支镜、重症营养支持、人工气道建立、IABP等重症医学专科技术操作。陆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右医附院重症医学科室副主任。技术特长:擅长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并长期致力于包括:心脏骤停后综合征、脓*性休克、重症神经、重症感染、重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心血管、重症营养支持、重症血流动力学、重症超声筛查与诊断、重症急性中*、重症血液净化等方面的临床应用研究及其基础病理生理研究。尧国胜,教授、主任医师,广西知名专家。技术特长:擅长各种疑难危重病救治,熟练掌握各种生命支持手段如呼吸支持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超声、纤支镜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应用、中心静脉置管、各种监测系统建立等,对救治脓*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血液净化治疗、急性中*、重症脑损伤、肺动脉栓塞、肾损伤和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重症哮喘、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各种类型的休克、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处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吴晓文,副教授、副主任医师。技术特长:擅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支持,各种休克患者的有创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治疗。能熟练应用有创或无创机械通气技术、循环支持技术、心肺脑复苏技术、床边血液净化、动静脉穿刺置管、气管插管、纤支镜检查、营养支持等技术对危重症病人进行救治,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高,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技术特长:擅长各类中*、脓*性休克、重症急性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治疗工作。
文图/王瑞文
审核/王东栋
看完今天的文,您有什么话想对我们说的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哦!^_^
右医院“右医附院家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