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伤风
年夏,余带教于门诊,有汽锅工蒋某求治。自诉夜半上班,高温操纵,大汗淋漓,混身湿透。工余打盹,先以冷水冲渍,后卧车间门透风处,但求顺心。讵料突感身盗汗收,乃急入车间,持续操纵,遂混身不适,疲倦不支。今后往后,每逢夜半,即觉畏寒,其寒似从骨髓而出,虽加衣被,亦杯水车薪,必不断一二小时,始自转温。即令入梦,亦必于此际冻醒,针药迭进,用时1月,病症不曾消逝。余细思之,畏寒起于夜半,且守时而做,得毋与体内阴阳循行相关耶?《素问·金匮真辞吐》曰:黎明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傍晚,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黎明,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交亦应之。其病初发,适逢夜半,三阴将尽,一阳欲萌,突被水渍,又感寒风,以阴遇阴,阴气更盛,阳为阴伏,欲萌难伸,故畏寒准时而做矣。因疏以麻*附仔细辛汤,取麻*散发表邪,使一阳畅通;佐以附子、细辛温经入里,更散三阴之寒。嘱服3剂,试观功效。半月后追访,药服1剂,畏寒即减,病者知其灵验,继服剂,竟得痊愈。(《三湘医萃医话》)《经方直解》
论:本案病源精确,解表则愈,又有内寒,加附仔细辛也。
1自治伤风——*煌医案
一夜乱梦,晨起咽喉干痛,白昼头昏,鼻子流清涕;*昏回家后一量,体温37.9℃,伤风了,盖了两条被子还不感想暖。仍然老法子,服用麻黃附仔细辛汤。生麻*10g,附子15g,细辛10g。汤液淡,但入嘴舌麻。夜半里,满身发热,心跳放慢,略微汗出。黎明体温即为37.1℃。这日的伤风,麻*附仔细辛汤一剂而安。
我一年约莫有两次左右的伤风。小时分伤风发热,妈妈从不给我打针,不过一粒APC,汗一出,人就爽了。后来我学医了,本身给本身看病,实用板蓝根,实用桑菊饮、银翘散加味的,后来即是用经方,或葛根汤,或麻*附仔细辛汤,较量下来,仍然经方来得快,半剂便可发汗退热。我的体质充分,肤色偏黑,皮肤粗陋,不易出汗,屡屡伤风大多有受凉疲顿的诱因。
回首起来,大前天上昼在家写东西,没开空调,自愿手脚冰冷,室外气温骤降,出门不觉打了个寒战;尔后,前天去北京散会,千里一日还,不免起早带晚,也是疲顿伤阳气;尔后就觉精力不够,况且脸部皮肤若有蜘蛛丝,小便清长,且时蓄谋悸。这即是所谓的阳虚感寒,麻*附仔细辛汤证。
很万古间,我总认为伤风是病*而至,常常采用清热解*药,后莅临床多了才懂得,原本中医看伤风不是针对病*、细菌的,而是看人体在伤风进程中所呈现的何种反映状况,尔后赐与相对应的方药。寒者温之,热者清之,虚者补之,实者下之,有风者散之,有蕴湿者化之…然则,理论上好说,而莅临床上就不断寒热难分,真假难辨,何如是好?古代医家罕用方证来标准标帜机体在疾病进程中的反映方法,进而让看病变得简单些,《伤寒论》中的很多方证即是楷模。在方证响应的轨则下,这些经方表面上彷佛是药物的随便组合,而实践上是人体疾病进程中某种特定反映方法在药方上的投影。桂枝汤是如许,麻*汤是如许,麻*附仔细辛汤也是如许。
麻*附仔细辛汤药仅3味,针对阳虚感寒的疾病状况,以精力委靡、恶寒无汗、身材痛楚、脉沉为特点。这类状况,在很多结实的男士中心,反而常见。其人多面色*暗,精力委靡疲劳,舌淡苔水滑,脉沉迟,固然伤风发热,唯有见上述诸症,照旧也许行使本方,无须为麻*附仔细辛的辛热散发而战栗。日本岛根县疑义病研讨所的龟井勉主任在日本《医学论坛报》上汇报称,暮年人耐药菌感化时,用麻*附仔细辛汤可改进发热等病症,此阅历,也值得自创。01-01-08《*煌经方医话》
论:看此段之论,*煌训练对伤风的领会,也不够准则:后莅临床多了才懂得,是看人体在伤风进程中所呈现的何种反映状况。此语只可说是中医的辨证论治系统,而不是中医伤风的病理,而中医伤风的病理,即是太阳伤寒,外相窍闭。尔后才是伤外寒的轻重水平,与人体本气的真假之偏,寒轻重与本真假,产生的百般病机的改变,此便是呈现的何种反映状况。
在太阳篇,有风寒之偏,也即是营阴与卫阳之偏,是以有病中风与伤寒。太阳失解,阳盛入阳明,阴盛入三阴。也即是六经的三阳与三阴之偏(仍然阴阳之偏)。
13伤风并心肌炎——翁维良医案
张某某,女,38岁。年8月日初诊:患者于年代因外感发热,体温达38℃,1周往后有胸闷、心悸头晕,乏力,病院疗养,发掘心动过缓,服用阿托品心律可达50次/分,常常摇动在36-45次/分。阿托品实验,静脉打针阿托品mg,心律最高上至56次/分。近1个月来病情加剧,头晕欲倒,胸闷心慌,乏力畏冷,舌质淡,苔白腻,脉沉迟结代。率31次/分,心律不齐。心电图示:心律30次/分,窦性心律与结性心律瓜代或并行心律,偶发室性、房性及结性期前萎缩。西医诊断:病*性心肌炎,病态窦房结归纳征。属心脾肾阳虚,医治用益气温阳之剂。以补中益气汤合麻附细辛汤加减:*参5g,*芪5g,升麻10g,柴胡6g,白术10g,鸡血藤1g,陈皮1g,干姜10g,川附片1g,麻*10g,细辛3g,甘草6g。上方服用5剂后心律较前增多,晨起床前可达40-50次/分,早饭后最高达70次/分。上方加减服用个月,心律通常保持在40-60次分,结性心律裁减。病人带药出院,门诊持续察看医治。
按:本例心律呆滞达30次/分,心律不齐,头晕欲倒,舌质淡,脉结代,属心脾肾阳虚。医治以*参、*芪益气;升麻、柴胡晋升清阳,鼓舞血脉;麻*、附子、细辛、干姜温阳通脉,升高心律;陈皮、白术健脾;鸡血藤养血活血;此方加减服用个月病情显然好转。摘自:翁维良,于英奇,杂病证治,国民卫生出书社,:88-89《经方治验呼吸病》
论:沉迟结代,沉为在里,太阴虚寒不升,迟为在脏,少阴之寒,结代者,五脏失藏,脏气之衰也。这个你心律,应是心衰了,用四逆汤合方麻细辛汤。胸闷头晕者,便是外感,也是气厥不降,人畏冷而脉沉迟结代者,严寒脏厥也。本案体温高热者,便是经阳伤寒,也是经阳失归。也像厥阴病,先发高热者,后必发厥,厥热相平则痊可,本案脉沉迟,何以没见兄弟逆冷?
14伤风亡阳——裘沛然医案
钱某,男,30岁。年9月6日初诊。3日来发热恶寒,下利清稀,继则模样昏惫似寐,手脚清凉,脉重按不至,血压4.0/0kPa,少阴病已见亡阳之象。《伤寒论》有“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之文,因遵经旨灸足少阴经原穴太溪,艾柱直接灸五壮,灸后10分钟而脉出,血压升至/80mmHg。模样已振,下利亦减,唯发热又起,乃予麻*附仔细辛汤加甘草。麻*6g细辛9g熟附块9g炙甘草9g水煎服。服1剂而热退,诸证均除。
原按:患者起头生病即有发热恶寒、下利清稀、手脚逆冷之症,本是太阳、少阴二经表里俱病之证。由于下利清稀,又进一步致使浩气暴虚,元阳萎缩,脉气不能陆续,呈现两脉重按不至。血压下落的虚脱危证。按照急则救里之法和少阴病脉不至可灸之旨,故急灸其足少阴肾经之原穴太溪,以通阳复脉。宋朝医家许叔微曾有“跌阳胃脉定存亡,太溪肾脉为底子”之说,是以急用大艾炫灸五壮于太溪穴,灸后仅10分钟果收脉出、利减之显效,由此表明昆裔有谓“六经非经络”之说的非是。患者灸后发热又起,是少阴阳气渐回、寒邪出门太阳之展现,故用麻*附仔细辛汤内服,以高昂阳气,外达寒邪。灸药并施,取效更捷。摘自:王庆其.裘沛然辨治少阴病的阅历[J].华夏医药学报,,7(3):35-38.《经方治验呼吸病》
论:少阴三十六,少阴病,吐利,兄弟不厥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师解:灸少阴七壮,以助阳气,其脉必至,以其阳已回也,七为阳数,故灸七壮。
但*师没解,灸少阴哪个穴。是本案所说的太溪吗?太溪是足少阴动脉,这个处所我有一个疑义,能不能灸?
裘沛然老中医,河北名老中医,善用细辛,著有《细辛与临床》一书,内部的医案,特为是严寒医杂,细辛的用量都很大,想研讨细辛的,也许参考本书。
15重伤风——吴佩衡医案
张某,年四十二岁,住云南省昆明市武庙下南联升巷底。肾气素亏,于年9月日返家途中,市价阴暗,伤风风寒而病。初起即身热恶寒,头疼体痛,沉浸嗜卧(即少阴病但欲寐之病情也),兼见渴喜热饮未几,脉沉细而兼紧象。舌苔白滑,质夹青紫,由于肾气素亏,坎阳内弱,无力卫外固表以抵挡客邪,甚至寒风乘虚直入少阴,堵塞真阳运转之机,而成是状。以仲景麻辛附子汤,温经解表、扶正除邪治之。
黑附片36克,麻*10克(先煮数沸,去沫),北细辛6克,桂枝尖13克。
3日,服上方一剂即汗,身热已退,唯觉头晕咳嗽、神怯。表邪虽解,肺寒尚未肃清,阳气尚虚,以四逆合二陈加细辛、五味子,扶阳温寒主之。
黑附片50克,干姜6克,甘草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3克,茯苓13克,北细辛4克,五味子克。一剂尽,咳嗽立止,食量增多,精力复原,病遂痊可。《吴佩衡医案》
论:肾气素亏,伤风风寒而病,此即是少阴病,脏病连典范范医案,也是最直觉的病理现解,患者,也是医师的训练,把自已体质告知医师,又把病发起因告知医师,医师懂得表里之因,再加病机病证,果然就懂得就脏病连经。
少阴病总纲,少阴一:少阴之为病,脉藐小,但欲寐也。本案沉浸嗜卧,脉沉细而兼紧象,此即少阴撮要症。
16伤风发热——胡利斌医案
梁某,女,87岁。年10月10日。主诉:发热7天。脉证:患者诉近半年体质欠安,稍有失慎即患伤风。7天前因感寒后呈现恶寒发热,最高体温37.50,喷嚏,流清涕,微咳,成天倦卧嗜睡。家眷曾灌服伤风清热颗粒、感康等,效差遂来诊。刻诊:患者精力差,恶寒,发热(37.39),倦卧思睡,纳差,兄弟微冷,舌淡嫩,苔薄白,脉沉弱。方证:麻*附仔细辛汤。处方:
麻*6g、制附子6g、细辛3g、炙甘草6g.3剂,逐日1剂,水煎服,分迟早次服。
二诊:年10月14日。脉证:患者精力转佳,无恶寒发热,食纳增,舌淡,苔薄白,脉浮缓无力。方证: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芪0g、炒白术10g、防风10g、生姜3片、大枣5枚。5剂,逐日1剂,水煎服,分迟早次服。
1月后电话随访,患者精力好,无不适,未再“伤风”。《门氏中医经方传承实录》
17太少两感
蒋某之妻,6岁,住露台宁海东路蒋家。寒冬之时,肾阳虚弱,不能防寒,致寒深入骨髓。头痛腰疼,身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舌苔黑润,脉沉细而紧。此前人名肾伤寒。《伤寒论》所谓“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属少阴伤寒。宜麻*附仔细辛汤,以温下散寒:生麻*3克,淡附片3克,北细辛.1克,水煎。一剂汗出至足,诸症即愈。昔医圣仲景,做此方以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予屡治如前之脉症,非用此方不能寥,故赘述之。(《宇宙名医验案类编》《经方专研》
论:舌苔黑润,水盛而火负之象。正合乎沉细而紧,水盛严寒之脉。发热而厚衣被,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麻*发布寒,解皮肤经阳之郁热,附子温内寒,解少阴冰冻之寒也。
购书专研,进群,请加朋友(微商—勿扰)
点击在看,报答分享,读*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师,不走弯路,迅速初学
自学仲景,只读*师,四圣一脉,医家准则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