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暑去天渐凉
处暑至,暑气止。
处暑,是休止符,也是夏与秋的转弯处,
转个弯,笑看夏日落幕,等待秋天开始。
处暑一到,秋天就真的要来了。
早晨醒来,清风拂面,沁人心脾;
中午的阳光,已不似夏日灼热;
夕阳*昏,落霞与孤鹜齐飞;
晚风徐来,吹皱一池秋水。
天地在夏日的一阵热烈疯狂之后,
显示出了它温婉平和的美。
仰望最高远的天,观赏最恬淡的云,
凝视最柔情的水,聆听最美妙的雨,
等待层林尽染,尽观漫山红遍。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这不言不语的处暑,是最美的人间时节。
处暑,炎热退去的时节。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暑气至此而止,开始退伏潜藏。处暑时节,阳气炽热而催熟万物后自然退位,阴气开始弥漫,炎阳渐渐不再炙烤,热情的盛夏渐行渐远,开始一年之中最美好的秋高气爽时节。
处暑至,暑气止,尽管夏天还在午间负隅顽抗,但早晨夜间已渐渐凉透,迎来凉爽舒适的好天气,不仅不再灼热难耐,指不定早晚间还得添衣裳。
诗人说“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千金难换处暑秋,它是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是夏与秋转换的使者。没有“止”住这个暑,夏将永无止境,秋也将迟迟不得归来。
凉热转换需要处暑过渡,而人的内心从狂热到冷静也需要过渡,就像你心烦气闷时“偶然值林叟”,然后“谈笑无还期”,即使行到水穷处,也不妨坐看云起时。
处暑,失去肆意的盛夏,却得到丰硕的金秋。有时候不是路已走到了尽头,而是该过渡转弯了,山重水复疑无路,转个弯,柳暗花明又一村。
处暑有三候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之日“鹰乃祭鸟”,说的是老鹰自此日起感知秋之肃气,开始大量捕捉猎物,但它第一次捕捉到的猎物不会先吃掉,而是先陈列出来,如同拜祭,以此“示报本也”,是鹰之义。
后五日“天地始肃”是指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充满了肃杀之气。古时有“秋决”的说法,即是为了顺应天地的肃杀之气而行刑。《吕氏春秋》上说:“天地始肃不可以赢。”即是告诫人们秋天是不可骄盈的,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
再五日“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取“五谷丰登”之意,意思是天气肃杀后,各种农作物开始成熟。
秋高气爽,处暑满地*
谚语说,“处暑满地*,家家修廪仓”“谷到处暑*,家家打稻忙”。处暑意味着秋天的到来,也意味着丰收的喜悦。谷子一穗一穗地垂着头,玉米一个个头顶红缨,高粱红了,引来麻雀啄食。其实不止庄稼成熟,瓜果也变得脑满肠肥,山楂红,核桃青,甜甜的柿子*又*……谚语还说,“处暑七月枣,八月梨”。野草也不甘示弱,怀中满是孕育成熟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将洒满大地,待到来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地又会被绿色铺满。秋高气爽,田野一片大好风光。
秋天是收成的季节,所以《释名》解释:“秋者,就也,万物就成也。”而《礼记》引申出“愁”的概念是“愁之以时,察守义也”,认为整肃后才有收成,整肃就是审察是否守义的过程。“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便没有得到,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汗水,便会得到加倍的回报。
处暑以它自然的本色,遵循万物生存的规律,教我们处世之理:不骄不躁,自省内敛,更兼勤劳上进,这是做人处世的最高境界。
秋意渐浓,最美人间处暑秋
处暑,正处于寒暑交替、水火中和之际。暑气悄退而人心爽朗,秋意渐浓而不至于悄然生悲,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雨清凉,正是畅游人间的好时节。
秋鸭肥美,秋风一起胃口大开
汪曾祺说:“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总想吃点好吃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各种美食数不胜数。究竟怎么吃才最养人呢?
处暑送来一点秋凉,亦容易秋燥,而秋鸭肥美,味甘性凉,可除秋燥。处暑节气,民间素有吃鸭肉的习俗。秋风起,鸭子开始囤积脂肪,初秋的鸭肉肥而不腻,口感最佳。
处暑这天,老北京人要去店里买上一只百合鸭。而在江苏等南方地区,做好鸭子菜,先要端上一碗,送给邻居尝尝。老话讲,“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鸭肉的做法五花八门,但老姜和鸭肉是公认的“*金搭档”。老鸭味甘性凉,是处暑之际最适宜的润燥食物,而生姜味辛性温,既能去除鸭肉的腥味,又能中和鸭肉的寒凉。炖鸭肉时还可以加入一些应季蔬菜,如莲藕、山药等。莲藕清热凉血,山药健脾养胃,配合鸭肉食用,能有效缓解阴虚火旺,起到降火去燥的作用。
五行中,与秋对应的是“五气”中的燥。处暑节气,暑气退散的同时,也带走了空气中的水分。人们极易出现咽干唇燥等症状,养生方面尤其要注意防燥。秋燥伤肺,所以秋季养生应以补水、润肺为主。
俗话说:“处暑秋梨最养人。”梨,又名玉乳,被古人誉为“百果之宗”。它味甘、微酸、性凉,《本草纲目》记载能“润燥止渴,清肺凉心,消痰降火”。梨子水分含量高,生吃梨子爽脆多汁,能瞬间改善秋燥带来的咽喉不适。脾胃虚弱者将梨煮熟后再吃更加适宜,搭配银耳、百合、枸杞、蜂蜜等炖煮,既养人又养颜。
处暑节气是冷热交替的时期,自然界的阳气逐渐趋向收敛,人体内的阴阳也随之转换。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适当少穿衣服,有利于收敛阳气,锻炼人体的抗寒能力。处暑之后天气变化,既要防燥,又要防寒。饮食留意,起居留心,快乐迎接即到来的金色秋天。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处暑,止住了夏的脚步,迎来了秋的身姿。
它是夏与秋的转换键,也是热与冷的过渡,
一切从炎热过渡到清凉,从热烈趋向平静,
仿佛在说:“止住,人生不宜过度。”
所以给人生“过渡”,不失为一种转机,
宛如一片落叶,看似载着死,其实承着生。
过渡,是苏东坡跌至*州无路可走,
索性转个弯迎来生命的通透。
而人生的过渡,哪怕当时百般艰难,
某一天蓦然回首,原来也已经飞渡千山。
处暑至,夏日的辉煌落幕,秋天的冷静开始,
生命至此,也应该暂停忙碌的脚步,
去看秋高气爽,去看风轻云淡,
在冷静中思考成败得失,
行到水穷处,便坐看云起时。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