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今日白露,吃1菜,喝2粥,做3 [复制链接]

1#

今天是24节气中的白露了,白露过后“一夜更凉一夜”,气温开始降低,早晚时感觉到很凉了。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遇冷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白露过后,雨水减少,天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容易导致新病旧疾一起来。因此,此时注意调养身体,既可以“承上”补好夏日导致的“虚”,又可以“启下”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做好准备,顺利过冬。

白露时节养生,做好5件事,润秋燥、护阳气,补足肾气好过冬

第一件事、滋阴润肺、解秋燥

自从入秋后,便感觉浑身都干干的,白露过后这种现象会更加突出。中医认为,白露时节秋燥更甚,秋燥伤人,容易耗人津液,因此人们常会出现口咽干苦、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的现象,甚至引起燥咳,经久不愈。

因此要多吃一些养阴润肺的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水果蔬菜,比如梨、香蕉、山楂、银耳、萝卜、南瓜、菠菜、豆制品等。

推荐:冰糖银耳雪梨汤

秋梨最润秋燥,非常适合秋季食用,不过秋梨性微寒,炖煮后食用更适宜。可以搭配银耳、红枣、冰糖一起,炖煮熬成冰糖银耳雪梨汤,男女老幼都喜欢喝,滋阴润燥、止咳化痰。

第二件事、调养脾胃、适当贴秋膘

经历了一个“苦夏”,人体消耗极大,长时间吹空调、吃冷饮湿气侵体,大量出汗、胃口不佳吃的少等,导致夏天过后最易出现脾虚、气虚、胃虚。白露后天气转凉,正是调养脾胃的好时机。

尤其是准备在秋冬时节“贴秋膘”进补以调养身体的朋友,首先要做的就是调养好脾胃。秋季养脾胃除了要少吃寒凉性质的食物,如各种瓜类,应该多吃点温热的、有补养作用的粥食,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对健康大有裨益。

推荐:山药薏米芡实粥

山药薏米芡实粥补气血、健脾胃的功效是公认的,这道粥能益胃健脾,补气升阳。尤其是脾胃气虚者可以常吃。

第三件事、保持好心情、宣发肺气

白露过后,由于秋燥的影响,再加上阳气渐收,阴气渐长,很多人还会有“悲秋”的情怀。这时候如果不注意调节情绪,很容易就会心情低落、郁郁寡欢。

中医认为笑能宣发肺气,调节人体机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因此,一定要善于自我调节,保持微笑是最简单的方法,不仅能暗示自己保持开朗的心态,还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推荐:百合蒸老鸭

秋天是最适合吃鸭肉的季节,鸭肉味甘、冷、无*,能滋阴润燥、益气补虚。秋季吃鸭子首选煲汤、清蒸,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保留鸭肉的营养,味道鲜美,还可养胃生津,配以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的百合,使这道菜成为初秋食补佳品。

第四件事、科学“秋冻”护阳气

民间讲究“春捂秋冻”,入秋后不要急于穿着太厚,要适当地“冻一冻”,这样冬天来临时才能更好适应。不过,秋冻要适度,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意思是说白露节气过后,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体;晚上睡觉也要盖上薄被子。

第五件事、温水泡脚,补养肾气

很多人夏季时待在空调房里就感觉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疲倦乏力,入秋后更感觉自己浑身都没点“火气”。这其实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补肾气有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温水泡脚。

水温不宜太烫,以双脚刚好能承受为准,每次泡脚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在15-30分钟左右最好。水量刚好到脚腕处,泡到身体感觉微微发热最好了。泡脚的时候可以同时搓搓耳朵和腰部,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腰为肾之府,经常搓一搓耳朵和腰部,可以养肾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