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加快诊疗技术突破创新,引领全国儿科前沿水 [复制链接]

1#

都市快报讯年,浙江大医院获批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年获批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迈入“国家队”行列。这意味着,医院将进一步承担带动区域儿科同质化发展、疑难危重症诊断与治疗技术突破,以及高水平基础医学研究等重大任务。

“国字号”的身份,是肯定,是鼓励,更是鞭策。医院从未停止努力,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同时,对儿科方面的各种疑难重病攻坚克难,不断推动诊疗技术突破创新。在不断提升自我的基础上,更是积极主动发挥儿科医疗方面的引领、带头作用,致力于推动医疗水平同质化的实现。

每一项新技术的突破、新成果的实现、新目标的达成,都传达着同一个信号——作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大儿院有信心,有底气,更有能力担下这份重任,在国家层面发挥儿科示范带头作用,引领全国儿科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

助力胆总管囊肿,患儿胆、肠重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实力全国领先

近年来,手术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微创外科发展主流趋势之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目前全球领先、应用广泛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外科主刀医生可以在远离手术台的操控台上,通过观察立体的腔镜手术画面操控机械臂,为患者实施精准手术。

前段时间,浙大儿院普外科主任、腔镜中心主任高志刚接诊了一位来自贵州的8岁男童佑佑(化名),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助力下,帮助他进行了胆、肠的二次重建。

3年前,只有5岁的佑佑出现了频繁的腹痛症状,整日喊着“肚子痛”,偶尔还伴随着发热。医院检查,佑佑被诊断为胆总管囊肿——由于他的胆道里长着一个较大的囊肿,几乎把胆道堵死,导致胆汁无法正常通过从而出现腹痛。当时,医院进行了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

今年年初复查时,佑佑被发现肝功能指标异常,可他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查来查去找不到问题。在当地医生的推荐下,爸妈带着他来到浙大儿院求医。

“仔细了解情况后,我们考虑患儿的情况可能是属于胆道狭窄,磁共振检查后也明确了这一点。”高志刚说,医院进行的胆总管囊肿根治术,将胆总管和肠管进行连接重建。术后胆道狭窄发生率小于5%,但慢性胆道狭窄会导致肝功能损伤和胆汁性肝硬化。幸好来得及时,如果不能及时发现诊治,就会导致肝功能的异常和不可逆的肝硬化等严重的后果。

想要解决问题,唯一的途径是通过手术为佑佑进行二次重建。原本胆道畸形类手术就属于小儿普外科手术中最高难度的手术之一,二次重建无疑增加了难度,更加要求精准、精细,因此,在高志刚的建议下,家长选择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

“手术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患儿原先的吻合口,此时,周围组织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粘连,直径不到2毫米。而且吻合口位置较高,非常靠近肝门,一不小心就容易伤到周围脏器和血管,所以更是要求精准、精细。”最终,在达芬奇机器人的帮助下,佑佑的手术顺利完成,很快便出院回家了。

高志刚介绍,“浙大儿院从去年4月正式引进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全国首家引进达芬奇医院。一年来,随着相关手术的不断开展,我们不断积累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成功经验。”

目前,医院已有10个医疗团队具备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资质,主要覆盖普外科、泌尿外科、心脏外科、肿瘤外科、胸外科、新生儿外科等科室,至今共开展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余例,手术量居全国小儿外科第一。

与此同时,医院也积极建设国家儿童机器人人才培育基地,制定儿童机器人手术标准、指南,建设机器人互联网手术分享平台,让更多的儿科医生了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方法,掌握这项“高精尖”技术的操作。

ECMO存活率接近70%

医院前列

攻克儿科疑难重病

推动诊疗技术突破创新

事实上,不只是达芬奇机器人,浙大儿院在攻克儿科疑难重病,推动诊疗技术突破创新方面亦有不俗表现。

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是一种医疗急救设备,临床上,一般用于可逆的呼吸衰竭和心功能衰竭的患者,医院的危重症急救水平。据统计,浙大儿院ECMO患儿存活率接近70%,高于国际50%-60%的存活率水平。其中,暴发性心肌炎救治成功率更是高达85%。医院每年开展ECMO约30例,至今累计数量例,医院前列。

在危重新生儿诊治水平方面,浙大儿院亦是全国领先。目前,医院每年收治危重新生儿近例,省内转运而来的危重症患儿超例。其中,极低体重儿约例,收治患儿最低出生体重仅克。

作为全国首批、长三角首个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持续推动儿科医学高峰建设,目前,重点建设心脏中心、外科腔镜中心、肾脏泌尿中心、内分泌代谢病中心、血液肿瘤中心、新生儿诊治中心、内镜中心、矫形中心、出生缺陷与罕见病诊治中心等10个儿童临床中心。同时,建立12个多学科诊疗MDT团队,通过凝练专业优势和重点方向,提升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儿科疾病诊疗能力和诊疗水平,不断推动儿科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技术创新。

近三年,医院在重点疾病防治中牵头制定国内领域内指南/专家共识/行业标准30余个,以满足区域内儿童预防保健、多发病、疑难危重症的诊治需求。

在今年3月30日发布的医院绩效考核中,浙大儿院位列最优等A级,在全国医院中排行第四,较年度前进一位。

“网络化”“立体化”“信息化”三管齐下

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推动儿科医疗水平同质化发展

经过70年的发展,浙大儿院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学科带头人和儿科专业人才,逐步打造全方位、全周期的儿科医疗服务样板。近几年,医院全面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最大限度释放优质儿科资源和学科优势力量,以“网络化”“立体化”“信息化”模式,向全国辐射儿科优质医疗,着力提升儿科协同发展和同质化水平的提升。

在网络化方面,医院联合沪苏浙皖地区家医疗机构牵头组建长三角地区儿童医疗联盟,推动长三角地区儿童健康服务水平协同发展;主导启动浙江省儿童疾病分级诊疗项目,与全省32家医疗机构签署协议,并组织开展基层儿科医师医疗服务能力培训。以不同的帮扶模式,医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帮扶,切实提升该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和综合诊疗能力。

建设立体化儿童重大突发传染病防治中心、儿童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救治综合服务平台。以危重症患儿为例,医院构建“一体化救治”体系,完善转运机制,通过急救电话、平台、空中转运体系,能第一时间将危重患儿转运到浙大儿院,大大提高区域内极危重患儿救治效率及成功率。

信息化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医院方便患者异地问诊,通过儿童健康和临床疾病大数据中心逐步完善慢病随访系统,方便患儿线上线下都能得到一体化、同质化管理;另一方面,以远程会诊体系、“互联网+教学”创新模式,医院医院之间的会诊、培训等医疗服务,搭建全国儿科同道的交流学习平台,推广国内外一流的儿科诊疗前沿进展,进一步扩大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辐射范围。

强化合作共享

构建国内外联动协同发展格局

3月31日早上8点,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教授、血液肿瘤学科带头人汤永民教授、风湿免疫科主任卢美萍、病理科杨敏医生通过远程会诊中心医院血液肿瘤及神经肿瘤科的专家共同为一位浙江患儿开展国际MDT会诊。

此病例极为罕见且病情复杂,目前全球确诊病例不超过例。中美国际顶尖专家讨论共享儿科疑难疾病的最新诊断治疗经验,为病人制定最优临床决策,带来更为精准的治疗。浙大儿院关于儿科疑难病、罕见病、未诊断疾病的诊治思路也为国际专家提供很好的借鉴经验,建立了共赢共享的国际合作模式。

“目前,医院医院、医院、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健康中心等数医院建立院际合作,通医院合作,紧密对接国际学术前沿,不断提升儿科疑难疾病重大疾病治疗水平,医院建设进程。这样的远程国际疑难病例MDT医院比较常见。”傅君芬介绍,医院国际化是提高医疗质量、医院学科建设及攻克儿科重大疑难疾病的有效途径。医院非常注重与国内外儿科同道的合作共享,保持在儿科发展领域与国际最前沿接轨,在临床诊疗模式的创新性、拓展性方面逐步实现迭代升级。

立足浙江服务区域影响全国

为儿童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引领全国儿科前沿水平和发展方向

浙大儿院*委书记舒强教授表示,经过70年的发展建设,浙大儿院取得了许多显著的成绩,综合实力医院第一方阵。作为全国首批、长三角首个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处于实现大跨越、大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期。

浙大儿院将主动服务国家卫生与健康重大战略,积极面向我国儿童健康管理和儿科重大疾病防治的需求,围绕儿童发展与健康促进、儿科危急重症综合救治、儿童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三大方向开展高水平多中心研究,建立覆盖全国的儿科协同创新网络,引领区域乃至全国儿科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浙大儿院将为推动儿科发展、保障儿童健康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会逐步推进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解决华东乃至周边区域患儿就医难、异地就医、跨区域流动等问题,让更多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儿科医疗服务。

舒强教授还提到,今年,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国家卫生健康委开展建设一批高水平医疗中心,培育一批跨区域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医疗集团。浙大儿医院之一,将在国内相对薄弱地区建设区域医疗中心,为该区域儿童健康事业贡献力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