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斑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4600/作者/小C妈妈
分享0~3岁育儿知识和早教心得,都是干货。
前几天在后台有位妈妈留言,说6个月的宝宝发烧了,过了两天又留言给我,医院检查,原来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喉咙长泡吃奶都吃不进,输了三天液,好可怜。这位妈妈把诊断病历发给我,说给我素材写文章,希望能帮助到其他的妈妈。
这只是一份很普通的病历,提供的信息也很有限,但我却非常感动。
我们素昧平生,这位妈妈在照顾生病孩子的同时,还不忘这个公号,想着能不能给其他妈妈提供一些帮助。虽然咱们这个号的读者互不认识,可是却把这里当成一个大家庭,彼此互相帮忙,抱团取暖。
如果这个公号能让大家在繁忙的育儿过程中得到一些帮助、一点慰藉,我觉得就值得了。
疱疹性咽峡炎年年都有,这几天小C她们幼儿园也有不少孩子得这个病,今天C妈就来把这个病的相关知识和大家介绍一下吧。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区别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有部分症状很相似,但实际上它们是不同的,主要有两个区别:
疱疹位置不同:
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口腔内有疱疹;
手足口病:口腔内、嘴巴周围、手、足和臀部甚至全身都可能有疱疹。
严重程度不同:
疱疹性咽颊炎: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
手足口病:有一定比例会转成重症,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有部分会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甚至会死亡。
也就是说,疱疹性咽峡炎看起来更凶猛,但实际没有手足口病那样容易转成其他更严重的疾病。
疱疹性咽峡炎的症状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引起的,先是突然性的高热不退,然后在口腔黏膜出现少数小的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
刚发烧的时候一般不知道是疱疹性咽颊炎,大概3~24小时后,口腔内出现疱疹才能确诊,发热时间会持续3~5天。
因为疱疹会让孩子咽痛,吃东西难受,孩子会流口水、不停哭闹,睡不好,因此这个病还是很考验家长的。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颊炎是病*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短则2~3天,长则7~10天能好,目前没有治疗的特效药,也不需要用抗生素,家长的主要处理方式就是对症用药缓解症状,让孩子舒服。
这个病主要有两个症状,一个是发烧,一个是口里长泡,我们就针对这两个症状来处理:
如何应对发烧:
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高烧,护理方式都是一样的,之前在幼儿急疹和流感的文章里也介绍过,C妈再写一遍:
1、让孩子多喝水,这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事情,多喝水可以保证体内有充足的水分,同时可以多排尿带走体内热量。
如果宝宝特别拒绝喝白水,也可喝果汁,但不要喝特别酸或特别甜的,会刺激咽喉更加疼痛,一定要稀释后再喝。
2、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给孩子少穿一点衣服,利于皮肤散热。
不能捂汗,捂汗会让热量积聚在体内散发不出去,容易引起高热惊厥、心律失常等。同时,捂汗造成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有可能出现“脱水”现象,非常危险。
3、给孩子吃清淡食物,多休息。
4、在孩子精神状态不好,不舒服的情况下合理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只认定这两种:美林和泰诺林,这是世卫组织推荐的两种安全退烧药。
6个月以下的宝宝用泰诺林;6个月以上的宝宝两种都可以选,这两种药在药店都可以买到。
如何应对疱疹:
因为嘴巴里长了疱疹,非常疼痛,家长要注意下面这几点:
1、不能吃太热的食物,否则会刺激口腔里的水泡让孩子更疼,水和奶也需要凉一点。
2、食物做的软烂细滑,比如非常软的粥、米糊等,让孩子不费力就能吃进去,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摩擦;
3、可以吃凉的水果,冰棍。如果孩子进食非常少,可以把牛奶、红豆沙等食物冷冻成冰棍给孩子吃,能吃一点算一点。
医院 ?
虽然疱疹性咽颊炎极少出现并发重症,但我们还是不能大意,如果出现下面的症状,医院:
●超过24小时持续高热不退,吃了退烧药也没效果;
●小便明显减少,出现尿少、唇干、烦躁不安等脱水表现;
●精神萎靡、嗜睡甚至昏迷;
●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冰冷;
●频繁呕吐;
●睡眠过程中一惊一跳。
平日怎样预防 ?
目前还没有针对疱疹性咽颊炎的疫苗,所以只能日常生活中多注意。
1、此病*的传染性非常强,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传播,在给宝宝换尿布前、处理便便后都要及时洗手,并将污染物用双层垃圾袋密封好再丢弃。咳嗽、喷嚏也可造成传播,所以宝宝入口的东西要注意卫生。
2、让孩子勤洗手:饭前便后,从外面回来都要洗;
3、避免去人多、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4、肠道病*怕紫外线和高温,宝宝的被褥、衣服要经常放太阳下暴晒,餐具也要高温消*;
5、室内经常通风,玩具要经常清洗。
6、多给孩子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少吃辛辣、太油腻的食物。
小C妈妈唠叨时间:
得疱疹性咽颊炎孩子会比较受罪,但大部分都可以自愈,很少出现并发症,所以大家也不要恐慌。万一孩子感染了,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加强护理,医院,做好这几步就没问题。
宝宝的成长不会一帆风顺,经过一次次病痛的考验,孩子才会越来越强壮,作为家长,我们就陪伴着孩子,和他们一起面对每一次的困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