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铁汉报告文学中医大医,曹洪欣 [复制链接]

1#

您喜欢这篇作品吗?

如喜欢,就去文后打赏吧!

作者的稿费该发多少?完全由您来做主!

铁汉报告文学:中医大医,曹洪欣

为庆祝两会的召开,本平台特推出铁汉先生描写本届*协委员曹洪欣先生的报告文学《中医大医,曹洪欣》以飨读者。 

 中医大医,曹洪欣


  如果有人说,曹洪欣是神医,曹洪欣肯定不同意,因为谁被神化,谁就远离科学,不会有好下场。


  可是他治病那股神劲,还真不能不说。


  道理很简单,因为曹洪欣教授大量成功的医案具有相当重要研究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他治学态度和从医方法,以及为改变中国中医现状殚精竭虑的努力更值得称颂。


  牡丹江市一位60多岁老人,冠状动脉狭窄达95%。十几年的老病号,好不医院,做搭桥手术前一天,他信服邻床病友的述说,决定放弃这个手术,去找曹洪欣。


  说来神奇,服用3个月中药,冠状动脉狭窄的面积降到70%,再服中药1年,再造影拍片,老爷子一张脸乐成了菊花似的:“我说呢,整个身子感觉会这么好?基本上全给我‘打通’了,曹院长神呐!”老爷子的冠状动脉狭窄基本消失。


  曹洪欣学生小蔡的大伯哥被诊为肝癌,医院一致意见:换肝。


  作为中医学博士,小蔡懂得换肝意味着什么。眼见老公公不久前因同一病去世,极度恐慌的全家人没了主意。


  小蔡找到导师。曹洪欣看了片子,对小蔡说:“相信中医,就吃中药试试。”


  一年后,即年,大伯哥的病痊愈了。医院的医生无法相信肝癌能治愈,但又不得不面对这一现实。


  北京一对年轻夫妇,幸福美满。可老婆就是坐不住胎,怀孕三次,分别是怀孕2个月、4个月、6个月胎死腹中。既着急、又恐惧,小俩口求到曹洪欣。从少妇受孕前开始中药调理治疗,3个月后,再次怀孕,8个多月不间断服用曹洪欣开的中药,胎儿保住了。


  年正月初一,电话打到曹洪欣这儿:“曹院长,宝宝出生了,是男孩,很顺利,产院给了10分,母女都健康。您是大恩人,给孩子起个名吧!”


  曹洪欣很欣慰,开心的笑了:名字还是你们起,我给孩子起个小名吧,今年蛇年,就叫小龙怎么样?


  电话那边哽咽了:没有您的高超医术,怎么会有小龙这个孩子!


  医案里,储藏着人间的温暖和力量


  曹洪欣,1958年生人。


  作为中国中医界的大家,前边所述诸如此类精彩医案,可以追溯到30年前,有近30万这等的精彩!


  如果从曹洪欣的履历出发,发现与其中医学成就和医术相对应的是他肩负的重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本科、硕士、博士毕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医院院长、校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首席研究员,十一届、十二届全国*协委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生命与疾病认知方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带头人,黑龙江省、卫生部、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全国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中医学、中西结合、中药学)召集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国保健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中华医学百科全书》中医药类总主编……


  他从医30年,医治病人近30万人次,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人口,其治愈率达到90%以上,是有史以来,并不多见的奇迹。


  曹洪欣治病的特点,所有药方,都是青一色巴掌大小的方签,一般是11至15味草药,没有稀奇古怪的难觅之药,也很少用价格昂贵的中药。
  


  就是这等看似平常的药方,好像再普通不过的中药组合,却可以在患者身上,产生极其精准的祛病除疾威力,甚医院瞠目结舌。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师与普通医生的区别或许就在于此。


  从平常事说起。30年来所有病人的病历,包括处方,患者就诊主诉,望、闻、问、切后所下结论,依据结论所做出的遣方用药依据,复诊等相关资料,他都全部保存。


  回首走过来的道路,30万份医案清单是何等的弥足珍贵。曹洪欣可以清点、回味、凝炼、借鉴和提高。就是局外人,也会从这资料本身发现,这种不为任何事物左右的一丝不苟、坚韧不拔的做事态度和工作作风,是他必定成功的基础。这种严于律己、从不怠懈,而且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是一位大师级人物必备的意志品质,他保留下来的这些资料的完整性、学术价值,是无论怎样讲都不过分的史料。就是他不同寻常的人生亮点。


  30年,对于他来讲,发展和变化不能说不大,医院校的尖子生到中国顶级的中医大医,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到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从黑龙江省*协委员到全国*协委员,无论身份、地位和环境发生怎样变化,他怀揣处方,随时随地行医看病的作风始终没有变。


  他的学生说,曹老师的处方能有好几麻袋,相当多的处方并不是在诊室开出的,而是在出国访问中,同学朋友聚会时,每年全国“两会”上,甚至飞机或火车运行中,上班前或下班后休息时间,曹老师的全部工作和生活都献给了病人。无论何时何地、也不论患者身份高低,他都是一个标准、一个方向、一个目的。这正如他自己经常讲的:“只要经我看过的病人,一定想办法治好。”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和境界?要有怎样的医学本领和治学态度,才能有这样的理念!


  这就是曹洪欣,中医大医。


  这种态度在他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学生那得到高度印证,得到与他共事相处的同事、下级或上级的极高认同。学生代金刚说,“曹老师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又有几十年如一日刻苦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实践积累,这是他可以有不同于一般治疗效果的原因或者说本质。不论是什么人什么病,只要他一经上手,就调动自己所有积累和全部智慧,有时查找各种资料,远至千年以前的名医名着,近到当代各个中西医流派不同主张,千方百计开出最佳处方。他始终把临床疾病变化趋势和典型案例,同当下医学领域前沿学术观点结合起来研究,致力在中医药疗效上下功夫,这样的人不成大师才怪呢。”小蔡说:“上帝就是派他来做中医的。我认为50%的治愈率就应该是大师了,我们老师能达到90%以上。在中医界也绝无仅有。”


  曹洪欣不同寻常的往事,写在一张张药方上,验证在30年间近30万患者身上。这是何等的精彩,凝聚起多少生命的欢唱!


  1、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位老师的女儿患了病*性心肌炎。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早搏,ST段改变,左室高电压。孩子曾几次住院,均无转机,抬头的气力都没有,只能休学。


  本身就是中医学院的教师,却找到正在攻读研究生的曹洪欣。老师发现曹洪欣不同寻常,不仅勤奋好学,对中医药有极好的天赋和悟性,见解独到。所以老师佩服也信服,决定请曹洪欣给女儿治病。


  曹洪欣采取补心气、养心阴的方法治疗。孩子服药后,顿觉舒服许多,坚持用药十几付,病情明显好转,一个多月后,心电图恢复正常,又治疗两个月,心肌炎痊愈了。


  这是曹洪欣第一次接触心肌炎,一出手就马到成功,在黑龙江中医学院校园内影响不小。那老师逢人就夸,反复重复着整个求医过程和曹洪欣的诊治经过,似乎唯有此举才可表达感激之情。从此,曹洪欣能治心肌炎被迅速传开,患者接踵而至,他有求必应,治一个好一个,一步一个脚印,几乎百分之百成功。


  当时,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及此事,一位着名中医教授说:别就事论事,这哪是一个心肌炎病人获治?我听说,他还治好了许多疑难病,说明洪欣对中医道理把握到位,甚至超出了我们在座许多人,此生前途无量啊。


  这是30年前的事情。起步就站在一个相当之高的高点上。此后。他坚持把病*性心肌炎临床治疗和科学研究紧密结合,20年后,他主持的中医药治疗心肌炎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张某,女,时年39岁。年被确诊为糖尿病,血糖呈mg/dl至mg/dl,尿糖2~4个加号,每日大量喝水,尿多,周身串痛,下肢肌肉酸痛,周身乏力,眼睛干胀,身体消瘦,糖尿病多种并发症,把她折磨得没了人样。


  年1月10日,曹洪欣诊断认为:张某是由内伤情志、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致。他采取顺肝木之性,从疏肝理气入手,并加了几味防止疏肝伤阴的药。


  服药12剂,张某诸多病症全部减轻。随证调方,继续服10剂,所有症状基本消失。医院检查,各项指标正常。


  年8月随访,张某兴奋不已:“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一切指标都正常了,我的糖尿病完全好了。”张某想了想,“我的天呐,糖尿病可不是一般的病啊,这个病都能治好!我得怎么感谢您才对?”


  曹洪欣为此也相当高兴。他为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神奇疗效感到振奋,为自己尝试治疗糖尿病的诊疗思路感到欣慰。


  从那以后,张某从哈尔滨追踪到北京,找曹教授诊病调治,多种慢性病缠身的她,稍有不适就吃中药,20多年后,身体状况竟超过当时十分健壮的丈夫。


  3、一位42岁经CT诊断为脊髓空洞症的患者,无法站立,不能自理,医院住院治疗3个月,认为此病不可逆。曹洪欣接治后,依据益气活络通阳的中医理论处方。10剂药下去,患者自觉有了力量。治疗8个月后,患者居然同正常人一样,每天能跳两个小时的迪斯科。


  4、何某,女,时年28岁,河北唐山人。4医院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她的双手指关节疼痛,不能接触冷水,踝、膝关节肿胀疼痛,难以行走,鼻翼两侧片状红斑,不敢在阳光下暴露,长期服用激素。伴有肩项背怕冷、不欲饮食,饭后胃脘痞满,胸腔象塞满了东西,心慌、头晕、焦虑、口干。何某说,没找曹院长治疗之前,太难受了,真不想活了。


  8年2月15日,曹洪欣给她诊治处方,只13味药。半个月后,再来中医科学院门诊部,何某喜不自禁:“曹院长,我现在手指、踝、膝关节的疼痛明显减轻了。我都可以正常走路了。您可是我的救命恩人呐!”


  曹洪欣让她逐渐减少激素用量,每半月为其调整一次药方。半年后,症状消失,化验指标正常。改作中药丸剂,又服一年,巩固疗效。曹洪欣说:可以停药了。何某说;“这么重的病,曹院长就这么给我治好了,跟做梦似的,我那敢轻易停中药呀。”话语里充盈着无限地感激。


  5、蔡某,男,67岁,9年11月3日就诊。患冠心病、陈旧性心梗史14年,胸憋闷,经常夜间憋醒,不能平卧,反复发作。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曹洪欣接治后,采取温阳益心利水的治疗思路,服5剂药,病人自觉胸口不那么憋闷了,21剂之后,夜间不再憋醒,逐渐能够平卧。停药近一周,夜间憋醒居然没再发生。


  11月30日二诊时,蔡某说:胸口不再那么憋得慌了,心跳也不那么难受了。经过半年的医治,年5月3日复诊,原先冠心病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律,未见ST—T改变,超声:左心室肥厚。蔡某追随曹洪欣,停服全部西药,忠实遵循曹院长的精心调理,又认真服药60余剂,所有症状全部消失,以后一直没有复发。


  诸如此类病例,在曹洪欣30年的从医档案里,至少可以找出数万件,尽管件件令人叹为观止,尽管全是可歌可泣、令人感动的生命之歌,但一一列举,就是上百万字也难以写尽的长篇巨着,需要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笔者能力所不及。


  

30年,曹洪欣以自己的仁爱之心,对数以万计的病人进行施救。这其中,因曹洪欣的治疗而改变人生、命运的患者无以计数。他们有的是四处投医终无效果,却在曹洪欣处喜获柳岸花明的结局,有的是重病缠身原本绝望时意外重见光明,有医院判为“死刑”的绝症,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于*门关,居然获得了新生……


  他们有因曹洪欣摆脱疾病困扰,从此自小学到中学进高中上大学都顺风顺水;有的还步入中国最顶级的高等学府,当他们徜徉在清华、北大或者复旦、南开校园,憧憬未来时,或许不经意间回顾起当年大病复康那段往事,在感念曹洪欣的恩泽时,肯定会领悟到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神奇;当他们步入新的生活、进入新的工作岗位,甚至是金榜提名、洞房花烛夜时,也应该不会忘记自己生命那个结点上,同曹洪欣大夫医道的重大关联。


  即使,他们是靠体力养家糊口的农民工,当他们凭力气拿到四五千元的月工资,或许会蓦然记起曹洪欣的力量,没有当年的救治,哪来现在的力气,哪来养家糊口的能力?这些都无从谈起呀!而他们当中,又有多少人是得到曹洪欣业余义务治疗的!


  他们之中,还有一些外国友人、国外*要,当他们在曹洪欣这获得大病痊愈,摆脱重病缠身后,他们对于曹洪欣的感激就超越了患者对医生的范畴,他们因此对中国中医药,乃至中国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产生颠覆性的改变,进而促进同我们的友谊,甚至于外交方面产生我们始料不及的变化和调整。(因为大家知道的原因,曹洪欣有许多更成功更精彩医案是无法写在这里的)


  这就是中医的力量,曹洪欣的魅力。


  杜松是曹洪欣指导过的博士研究生。她在《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年第8期,有一篇学术文章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导师。“曹师关于用中医理论指导临床实践,尤其在临床上精于遣方用药,临床效果显着。笔者被导师精湛的临床技能、准确独到的辨证思路、待患者如亲人的高尚医德以及令人惊叹的临床疗效所折服,而且认识到了中医学在临床应用作用靶点及作用方式的灵活多样,更深刻理解了中医学的医疗体系。”


  小杜写道:“曹师治疗疾病的范围极其广泛,从他擅长的心脑血管疾病到一些极罕见的疑难杂症,面面俱到,均能解患者于痛苦之中。短短时间内,笔者见到的病种就有冠心病、心律失常、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病*性心肌炎、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炎、结肠炎、胰腺炎、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肾功能不全、紫癜、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肿瘤、妇科及皮肤科等多种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很多罕见的疑难病症。笔者初步统计,临床总显效率达90%以上,几乎所有的患者复诊时各项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和实验指标的改善,更有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


  曹洪欣是用心领悟了中医药的真谛,他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知和把握,达到炉火纯青的境地。新西兰华人王志钧先生赠言,“洪欣先生颖悟灵通,已搽医道精微之境,辨脉相察毫发之差,研病理于表相之外,病者一经施治,如春风之拂病树,似细雨之润枯苗…….”


  辉煌在他这继承。


  曹洪欣的仁术仁心,不断释放着人间温暖的力量。


  杏林中,人才辈出传佳话


  人吃五谷杂粮,孰能无病?


  曹洪欣出诊之所以几十年门庭若市,那是因为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患者的高度认同。


  同样的事理,在西医那儿,如出一辙。新年伊始,央视全国新闻联播节目里,医院急诊科患者爆棚。新闻截取第一个镜头是一位年轻人,从农村抬来,直接放躺在急诊走廊水泥地面上。多个脏器感染,投医当地5家医院,均无疗效,医院救命。


  于是,我想到北京协和、阜外、医院人满为患的窘况。我们清楚,他们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医务精英、全国最精良的医疗技术装备。医疗资源高密度集中,引发看病难就无法避免。


  我不懂医道,但我相信那位年轻人的病,曹洪欣肯定能治,而且其他差不多的中医也行。


  我们不探讨患者和患者家属不选择中医的对与错。可话又说回来,类似患者都找曹洪欣,显然不现实。就是三头六臂,也做不到有求必应。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和本届*府的*府工作报告里,从调整社会医疗资源配置入手,做了不少*策性改变,比医院的配置,提高非一线城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医院,医院,推进个体行医、加强中西医结合等等,以此实现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布局,分流患者。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人才有效流动,核心还是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德医风。说到底,人的因素第一。


  在这个问题上,大力发展中医,特别是有目的地培养象曹洪欣这样或接近他这等水平的中医力量不失为上策。想想看,当我们许多疾病(除一些中医不可涉入的外科疾病)能够在一般省会城市得到中医有效救治,那分流肯定有效;那么,北京协和、阜外、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就应该有所减轻。以此类推,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分流患者也就成为可能。


  中医人才的培养,以及中医行医特点决定中医投入小,设备设施投放少,医院,也可治大病,岂不是一举多得?


  如此宏观的医疗资源配置调整问题,属不属于顶层设计,我不知道,可我知道,早在十五六年前,曹洪欣作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就开始注意到这个问题,并把解决这个问题抓在手上。他坚实的努力和成功的实践证明,解决这类问题,中医确实更直接、更有效、更经济,更受欢迎。


  15年前,曹洪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主要做法就是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实施学分制管理,鼓励中青年教师教学、临床与科研相结合,推进名医名师上讲堂。他力推中青年教师向老中医、名中医学习,其目的在于创造一切条件,使当代中医药大学的教育教学制度,更加符合当代中医药人才的成长规律,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老百姓看得起、用得上的中医药人才。这种宏观上的把握和推进是卓有成效的。


  在具体实践中,他身体力行带头做出样子,以此努力倡导和培养积极向上的学风和校风。作为校长,在出色完成大量管理工作的同时,他不顾繁重管理工作带给他的身体透支,坚持带头出门诊,指导研究生,坚持给本科生讲课。他通过教学、临床与课题攻关等三个路径,将自己对中医药科学的认知及临床经验传授给学生,一步到位地把自己对中医药科学认知及应用等智慧,成功转换成更多人的本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速度。他还要求学生治学和自我修养并重:以提高中医防病治病能力为根本,从科学思维、研究能力、讲课本领和修行人格魅力等多方面全方位塑造人才。


  九十年代他培养的几批研究生,因为基础打得牢固,经过十多年的历炼,成绩令人满意。他们当中有的已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有的成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有的成为地方名医,重复着他们导师曹洪欣当年从医的盛况。


  其实,曹洪欣校长当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努力分流当地西医压力,挽留住一些患者不去“北上广”的做法很成功,对于今天我们通过中医一方面早期治疗控制小病向大病发展,另一方面整体调节治疗复杂或疑难性疾病,就地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医院投医困难等突出矛盾,应该是可复制的经验。


  3年初,曹洪欣就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他在感受到肩上重担的同时,首先感受到的社会责任,就是站在国家高度上思考和对待“医疗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医患关系紧张越演越烈”这个问题。他决心为此尽一份力量,以报答*组织的信任。


  曹洪欣以中医药人才培养为切入点。他懂得,纷乱繁杂的大量问题和矛盾,核心问题依然是人才资源不够,就自己而言,培养临床上能施展开手脚的中医药人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他把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科研和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培养和打造中国顶级中医药人才队伍上来。一句话,就是紧紧抓住“人”这个解决问题的“牛鼻子”。


  他首先通过科技体制改革,将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教学、临床实践和课题攻关,都紧紧围绕着培养人才、快出人才,出优秀人才去展开。从他主持制定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一五”与中长期发展规划》里可见一斑。在这个发展规划中,曹洪欣院长倡导通过推进“岐*”、“仲景”、“时珍”三大工程,把博士、博士后制度引入着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的路径上来,使中医博士、博士后制度同继承发扬中医药事业有效结合起来。他主持制定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着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工作指导意见》和《着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博士后工作指导方案》,把师承制这种历史沿革下来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传统教授方法,同当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手段,纳入统一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来,以现行标准制式教育体系培养出的顶尖人才,来传承着名中医药专家的成功经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创新。它不仅具有当代教学的规范性特点,保证中医学子运用当代科学知识,解析把握中国古老中医药传统理论,而且使千百年来中国中医的灿烂文化、学术精髓的“师徒”传承制教育方式得到制度保证,既解决了传承有序的问题,又成为古为今用的范例而加快了传承。目前这种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已纳入国家中医药人才培养中长期发展战略,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科研院所实打实的人才培养和研究课题。


  同时大力推进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西苑、医院临床研究基地建设。通过项中医优势病种临床研究项目,促进提高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创新与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在服务民众健康中发展中医药。


  如此这些充分展示了他的创新思维和管理智慧。


  正如毛泽东所说,“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可宝贵的。”围绕缓解供需矛盾,加快人才培养成长,曹洪欣探索创新出“从传统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有效结合”的新路子,在这条路上他所付出的努力有目共睹,成绩显而易见。


  林晓峰教授,是曹洪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时培养的硕士、博士研究生。跟曹老师学习、出诊8年,当年手把手的传授,以及典型病例的剖析,零距离的切磋,对于林晓峰来说,都是终身受益的财富。特别是跟曹教授出诊与临床研究,别具匠心的点拨,使悟性很好的林晓峰开窍早、上手快,受益匪浅。曹洪欣调北京工作后,林晓峰留在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林晓峰严格按照老师的路子培养塑造自己。早在10年前,他就有了曹洪欣老师的样子,年纪轻轻就独挡一面,每天诊病上百人,很快成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临床骨干、群众公认的名中医。特别是曹老师治疗冠心病、心肌炎的思路,林晓峰掌握得好,成为众多患者求医的成因。10年来,林晓峰出诊,一直都是排长队,曹洪欣当年在哈尔滨行医的盛况,在林晓峰身上复制得十分理想。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许多老中医老教授十分欣慰:“曹校长还真是十年早知道,看这接班人多像他的曹老师哇。”


  辽宁中医药大学张明雪教授,是曹洪欣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培养的博士生,中国中医科学院培养的博士后。5年的随师学习,临床与科研能力显着提高,不仅主持国家中医药重点科研项目,成为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而且成为沈阳乃至辽宁群众喜爱的名中医。


  今年33岁的王乐博士,是从延安考进北京的,是曹洪欣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培养的博士生之一,目前在曹洪欣名医工作室进行“曹洪欣教授临床经验传承与创新”的相关博士后研究工作。王乐博士毕业不久领得执业医师证后,很快成为中医科学院门诊部的青年骨干医生,特别是成了革命圣地延安的小名人。老家的叔叔婶婶爷爷奶奶们,都知道王乐在北京得到名人真传,医术提高很快,诸如冠心病、风湿病、胃病、肾病等常见病,都有良好疗效。王乐对老师那些独到的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方法领悟透彻,小伙子一上手,就赢得家乡人的“满堂彩”。显着的疗效,谦和的态度,让王乐迅速在宝塔山下蹿红,乡里乡亲们那口口相传的作用,胜过任何一种宣传效应。从此,逢年过节,他探亲回延安,没到家,先被请走看病,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王乐的成功表现,证明通过这种培养模式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强,成功性高,成长周期短。是曹洪欣把博士后制度引入着名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路径的成功范例


  李冬梅博士作为曹洪欣指导的博士后,“放单飞”医院任副院长。她在那里独挡一面,从曹洪欣老师那里学到的临床思维、治病手段与管理理念,医院管理、行医、带学生等方面都初见成效。


  曹洪欣教授和他的学生们,在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道路上,演绎着耐人寻味的精彩,也派生诸多出意想不到的故事。


  李同达9岁时患了心肌炎,是曹叔叔开的中药治愈的。曹叔叔还给同达的奶奶治好了冠心病、慢性肾病等多种慢性病,过去一直身体很弱的奶奶,经曹叔叔治疗10余年,83岁的她,身子骨比以前更硬朗,这些对同达的影响极其深刻。从儿时起,同达就把曹洪欣和中医神奇等同在一起。医院那么多知名医生,为什么对自己的病爱莫能助,曹叔叔却能手到病除?曹叔叔仅仅是神奇吗?究竟高明在哪里?这些问题深深地留在9岁孩童的心里,始终排遣不掉。


  孩童的认识和解读不掺杂半点虚伪:中医能治大病,可以治西医治不了的大病,当中医大夫可做一个治病救人的好人、大英雄。因此,李同达自幼立志学中医,做曹洪欣叔叔这样的好人、大英雄,同达九岁时立此夙愿。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医的梦想,使同达的学习相当刻苦用功,从小就知道按照既定目标培养和塑造自己。家长大喜过望,“没想到得一场病,曹教授给治好了,孩子贪玩的毛病也改了,学习上有板有眼,生活上有条有理、大模大样,根本不用家长操心。”


  3年,李同达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目标如愿以偿。8年,李同达以优异成绩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录用为硕士研究生,年考进曹洪欣门下,终于成为曹老师的博士生。随师学习三年,同达的科研与临床能力显着提高,发表了十几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按常理他在中医药科学研究上会大有作为,可医院,立志把学到的中医本领直接服务民众健康。这样的学生,将来肯定错不了。


  一次对疾病的救助,成就一个人的中医梦想,这人生路上还会发生多少让人惊喜的故事?我们无法预见。


  无独有偶,河南一位女孩,也是曹洪欣给治好了心肌炎,成为女孩矢志要学中医的原动力。年,她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七年制中医专业,与李同达如出一辙,而且一开始就很明确,要在曹洪欣手下学中医,做自己救命恩人的研究生。


  同一种梦想、同一个追求,成为一股不可更改的力量。她的梦想成真说明,能从小励志树目标的孩子,潜能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出来。坏事变好事,因病获悟的结局,说明一位高尚的中医大医所能改变的,有时不仅仅是人的身体,而人生轨迹的改变,甚至是前途命运的随之改变,都是正能量的再放大,是曹洪欣仁术仁爱的再放大。


  写到这里,得知一位名人的外孙子,近日过劳而死,其主要成因就是久治不愈的病*性心肌炎。我不胜感叹:李同达们真的好有福气啊!父母为他们选择了曹洪欣这样的中国着名大医,才有今天的坦途嘛。


  从年在哈尔滨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开始,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再到北京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指导博士、博士后,前后二十年,曹洪欣指导的研究生、博士后100多人,包括来自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留学研究生,他的许多研究生成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上海、黑龙江、辽宁等中医药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培养的国内国外的学生都有治病好、研究能力强的本领。他实现了如同孙悟空一般的“分身术”,他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实现了跨越。


  曹洪欣教出的学生绝大多数十分优秀,可以说是“一个名医造福一方”。他早期的学生林晓峰们,在各自岗位上早已挑起了大梁,学着他的样子,演绎着中国中医的神奇,弘扬着博大精深的中国中医药文化,使数以百万计的病人摆脱了病魔困扰,过上快乐生活。这里不乏许多患者因为找对了中医,幸运医院那种难以承受的投医困扰,规避了难以言状的劳民伤财,对家庭和社会产生始料不及的积极作用。


  中国的中医真好!曹洪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中医药高端人才,可谓是不辱使命,殚精竭虑,成绩卓着,向*和国家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央视三套热播“中国好歌曲”节目。看到导师刘欢、周华健、杨坤、蔡健雅,通过原创歌曲的角逐,挑选歌曲和学生那一幕幕,我联想到曹洪欣,想到中国中医药高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中国好声音”、“中国好歌曲”、“中国好厨师”,还有星光大道、青歌赛等等电视节目,将竞技比赛引伸到生活娱乐类电视专题节目,可谓五花八门,吸引无数人的眼球,那么我们的中医药院校和研究部门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就不能上电视节目吗?


  在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的今天,重要事莫过于人的健康保健了。从这个角度出发,这个命题就十分必要。曹洪欣们在录取自己的研究生时,何尝不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呢?那些考生哪个不是过五关斩六将?形式一样,有需要就有市场,有难度就会精彩,理是一个理。


  问题还不仅于此。我们的CCTV,那么多节目策划,就没有研究此类节目的?难道我们选拔录用中医才俊时所涉及的中医经典、中药经方、以及中医治病救人的成功案例不好看不精彩,不能吸引人的眼球吗?我们的策划和编导假如真的深入实际了解曹洪欣们,就会发现,围绕着包括自己在内的人体本身健康和保健方面的生命科学,同样可以制做出好看、好懂,吸引人们眼球的电视节目。而节目本身推动生命健康,提高保健意识,引导人们“了解中医、享受中医、发展中医”,杜绝电视屏幕大量充斥的卖医卖药等虚假宣传是再好不过的办法。


  其实,曹洪欣教授又何尝不是在编写创作和谐乐章呢!只不过,他谱写“歌曲”使用的不是7个音符,而是数以千计的草药,是以我们祖先千百年来留传给我们的经方作为韵律,遵循先贤探索出的中医之(法)道,创作出他特有的“旋律”,谱写下他别样的“声音”,凝聚起生命的欢唱,形成一曲曲我们这个民族当下和谐的乐曲。


  他的这种创作性劳动,更复杂更光荣更有价值更值得我们年轻人追捧!


  当我们的更多患者或是观众,因此而立志学习中医,中医能像中国乒乓球那样被中国人热爱,我们的社会因此会涌现出更多的林晓峰、李同达,那我们的看病难是不是会得到缓解?越来越多的中医得到认可,越来越多的大病、重病通过中医药得以救治,中医的普及率逐步提升,医院门前的患者队伍,是不是可以缩短?这个和谐的社会氛围是不是就多了一点?


  主流媒体,更应该贴近群众,贴近群众关切的生老病死等民生问题。相信总有一天会在电视屏幕上看到“百里挑一——中国好中医选拔赛”。


  从这个角度讲,曹洪欣所做的这些努力,就不仅仅是挽救数以万计人的健康甚至是生命,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些人摆脱疾病获得健康体魄,扬起了生命的风帆,回归正常人生轨道,可以催人泪下,可以争夺眼球,而是因为曹洪欣和他的学生们这种大数量级的治愈率,这种在重大疾病方面攻艰克难不断实现跨越的成绩,通过媒体传播,可以强化对中医的宣传,可以对广大受众加以引导,因此减少人们选择上的盲目,更医院的压力。这种社会综合效益会远远超出曹洪欣和他的学生们努力的本身。当我们的城市都能够更加有效地依靠中医(当然也应该包括西医)治愈患者,更多的病人不必因求医无望而东闯西撞费尽周折,甚至倾家荡产,看病难、看病贵不再那么突出,我们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就必然提高,这不是最美声音,最和谐乐章吗!


  曹洪欣演绎的美妙“之音”如此好听,整个社会必然为之动容。


  假如,开篇时,所涉那医案主人公们能够站出来,参加这等的“合唱”,那肯定是令人振撼的生命之歌大合唱!


  牡丹江那老人家,他恢复健康生活,在感念曹洪欣院长给予脱胎换骨似改变时,是不是也会庆幸自己当时的选择?选择了曹洪欣,究竟有什么不同结果?老人家或许梳理不清楚:没在心脏血管内植入支架,冠状动脉95%的狭窄却能够几近全部疏通,难道就是少花了钱少遭了罪么?人世间,就这个事很难用数字算得清楚。


  小蔡的大伯哥从绝望中站立起来,那岂止是一个人的重生?一个家庭顶梁柱的重新站起,雄风重振,带动的必然是一家人的朝气蓬勃。


  那对北京年轻夫妇,假如,他们推着童车上的宝贝儿子——小龙,信步在长安街上,他们必然会想到曹洪欣,小俩口会庆幸世间有曹洪欣这样的中医大师,又让自己碰上了。他们也许会说,是曹洪欣改变了我们一家人!他们甚至会大声嚷嚷:央视记者怎么就不问问我们什么是幸福呢?我们的答案是:“我们家的这个改变是幸福!曹洪欣院长的医术,让我们有了这个儿子。一个家庭,只有产生了新的生命,才能真正算得上美满幸福!”“否则,家庭和谐、生活美满、工作愉快,还有吗?”


  如果真有这种“合唱”,几十万人的队伍,该会是怎样的阵势,产生多大的正能量,那简直就是生命的呼唤!


  或许,那时倾诉比乐曲更动听,泪水比欢笑更感人。


  从战略高度看待曹洪欣的努力


  曹洪欣的成绩是巨大的,他的付出和牺牲也是巨大的。


  30年来,他每天只睡觉四五个小时,比常人减少了40%至50%的睡眠,而且是30年来基本如此。对此,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先生不胜感慨:“我惊叹:他在巨量诊治、殷勤教学的同时,取得了那么多研究成果,结交了那么多国际上的合作者;他管理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实行改革,卓有成效……他从未停步,长期每天睡眠只有四五个小时。我不禁琢磨:他的能力从何而来?他的时间从何而来?他的精力从何而来?看来,他靠的是砥砺、勤奋、悟性和科学。”


  30年来,曹洪欣谢绝了若干诱惑,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祖国的中医药事业,甚至像许嘉璐先生所说,“进而扩展到对全人类健康的关心”。他多次拒绝了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医疗机构和外国*要的聘请,极其优厚的待遇。那种一次选择、终身无忧的机会,多次毫不犹豫地谢绝,除了证明他爱国之心的赤诚,还表明他对为之努力奋斗的中医事业的忠诚。这是一种何等高尚的境界!没有博大胸怀、鸿浩之志,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30年来,曹洪欣无数次放弃以药发财的机会。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他有许多处方可以制成中成药,加上他超强的个人影响和无形资产,每一种成药都会成为发大财的“法宝”。譬如“手拿把掐”的心肌炎处方。可是,他格守“大医精诚”的标准,不采纳他人的这类主张,将自己全部心力和全部时间都毫无保留地倾注给自己热爱的中医事业。


  如果我们将曹洪欣作为一个研究个体,我们会发现他作为着名中医大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4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8年、中医学博士生导师18年、教授20年,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协委员、全国*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委员,以及他所担负的那么繁重的社会职务,可他每一项工作不仅善做善成、甚至是尽善尽美,表现出相互间的协调,彼此融通的互补关联。他的管理能力同他的中医本领同样值得喝彩。 

 


  从他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推行中医本科生导师制、名医名师上课堂,坚持出普通门诊带学生,到指导研究生,坚持把博士、博士后与着名中医传承制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体制改革到推进中国中医药事业发展,从把中国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所做的一切努力,到他获得全国*协优秀提案,为中国中医事业发展献计献策,都是建立在大量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都是长期积累和大量临床实践的有的放矢。他的这种悬壶济世的自觉,将普天之下民众祛病除疾视为已任的自信,事事处处以*员领导干部严格要求自己的*性原则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都是十分珍贵的。


  如果说,30年前,曹洪欣是职业选择,在中医界展现了自己的天赋,一出道就治愈慢病重病,在心血管病和肾病诊治方面获得别人终身难以企及的成绩,使许多疑难杂症药到病除,甚至对诸如癌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卓有成效,表现出一位中医大师初始就有的大医之道。那么,他坚持为普通百姓诊病30年,就是一种高尚的人道。而这个30年的坚守和不懈努力,是他出色完成大量管理工作,取得丰硕医学研究成果和科研创新,带出上百名优秀研究生的基础上,牺牲自己大量休息时间实现的,是自觉摒弃身份辈份等狭隘世俗偏见,把这种接地气、传正道的做法,视作把握中国疾病流行变化脉络的必须途径,是他以牺牲二分之一睡眠时间作为代价的。


  如果说,这些仅仅是他作为中国大医必须要付出的努力和代价的话,那么他担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特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作为管理者,他对中国中医的管理现状建言献策,在保持和发扬我国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先进性,加强基层中医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保健体系,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是从另一个方面展现了他作为复合型人才的宏观意识和对全局的理解把握。


  而他通过推进改革,创造性地将师承制同现代高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机制有机融为一体的作法,则充分证明他的管理才干和创新思维。这种高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中国中医千百年来的生存、发展所形成的固有规律、科学模式和活的灵*,使中国中医高端人才的成长兼顾到传承和创新,减少弯路,加快成长步伐,在推进中医药人才培养的路径上,找到了一条可行可做可以快出人才的新型“动车”,这必然会在未来,对于改变中国当下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状,发挥他的积极作用。


  十五六年前,曹洪欣培养的林晓峰的成功很有说服力,而未来的王乐、李同达等必然会“后浪推前浪”、一往无前。我们相信,当我们的国家像曹洪欣这样的中医大医比较多了,不是他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一大批人,那么我们的老百姓看病就不会像现在这么难,有些疑难疾病往往就会在多个中医那里得到攻克;我们国家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步伐就应该加快,那么我们发展中医药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特殊作用,努力实现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缓解供需矛盾的目的,建设良好的和谐社会就能够实现得较好。


  曹洪欣式第二梯队、第三梯队中医高端人才的茁壮成长,对于提高壮大我们国家中医队伍,彰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速改变我国目前人民群众的就医现状,具有战略意义。这里借用老子的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相信,当中医文化能够像中国美食那样深入人心,那么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中医文化就会更加发扬光大。万平方公里之上,每一个角落都有普通老百姓能找得到、疗效好的中医,那无论从发扬传统中医文化,为人民群众服务,还是化解矛盾,实现社会和谐,甚至是从国家*治和经济层面上,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意义。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的博大精深,可以从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历史,找到无以复加的佐证;中医的精彩传承创新,在曹洪欣这里可以得到无以伦比的注解。


  中国中医的历史积淀,必定创造辉煌的未来。


  向大医曹洪欣致敬! 


  

作者简介:


  毕国昌(~)笔名铁汉、笔耘。哈尔滨出生,祖藉山东莱州,中共*员,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班。历任新华通讯社兼职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任记者、高级记者、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者站副站长、站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美术师。


  

铁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