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www.paisufa.com/m/冬季の预防
冬季疾病预防全攻略
健康换季快乐学习
冬季の预防
亲爱的家长朋友,冬天气温降低,冬季的高发疾病也开始活跃了,尤其是传染病,如流感、手足口病、诺如病*等,幼儿抵抗力较弱,需要格外防范。
在这里,幼儿园需要与您家园携手,共同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以下是冬季常见的传染病预防保健知识,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流感
每年10月以后,我国各地陆续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患者会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加重发展成重症病例,甚至死亡。
感染流感病*,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年版)》,流感的症状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C,可能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常以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表现。
怎么预防流感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方式。生活中做好防御措施,也能减少流感侵袭。1.用加湿器,调节室内温度与湿度冬季较为干燥,由于空气中水分减少,咳嗽和打喷嚏等喷出的飞沫可以飞到很远,以致流感病*乘势扩散。而高温多湿的环境可抑制流感病*的传播。高温环境可通过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获得。室内干燥可以使用加湿器,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加湿,加湿器每隔1天清理1次。
2.勤洗手,打喷嚏要遮住口鼻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上臂或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3.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流感样症状应注意休息及自我隔离,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需戴口罩。
诺如病*
诺如病*(Norovirus),又称为脓融病*,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可略写为NV。感染诺如病*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感染性腹泻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该病*在全球广泛分布,资料显示,在中国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检出率为15%左右,血清抗体水平调查表明中国人群中诺如病*的感染亦十分普遍。
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诺如病*爆发高峰期,可通过手、口、粪便甚至飞沫传播,能够引起急性胃肠炎。所有年龄段的人群对诺如病*普遍易感,儿童、老年人及免疫缺陷者属高危人群。
感染诺如病*,会怎么样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年01月06日发布的《关于“诺如病*”的风险解析》,感染诺如病*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持续时间平均为2-3天,常被称为“冬季呕吐病”。
怎么预防诺如病*
最有效的办法是:讲卫生。①食物按照“食品安全五大要点”的要求加工和准备食物,即保持食物和手的清洁、生熟分开、加工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熟食和食材要保存在安全温度(5℃以下,或60℃以上)、确保水和食物原材料安全。②洗手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认真洗手的好习惯,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均衡饮食,提高身体抵抗力。③远离传染源班级内如有同学呕吐时,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离开现场,减少感染诺如病*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一定要居家隔离,不要带病上学。
④个人性的预防措施
(1)锻炼身体,提高机体抵抗力。
(2)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防止病*病原体的感染
(3)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减少到校外的餐厅就餐,特别是无牌无证的街边小店。
(4)流行季节,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5)家中有腹泻病人时,应积极治疗病人,并适当地隔离。
(6)一有情况,立刻就诊,并报告所在单位、社区。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手、足、臀等部位皮肤出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之所以叫手足口病,主要是因为一旦感染这种疾病,孩子的手脚和口腔部位就会出现红色的小丘疹,除了影响孩子外貌以外,这些小疱疹还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因为疼痛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进食活动。
手足口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疾病,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患儿发病初期常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疲倦或咽喉痛。发热1-2天后,在舌头、牙龈和或两颊内侧等口腔部位出现水疱,痛感明显,这些水疱初期为细小红点,后形成溃疡。另外,多数患儿手掌、脚底会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痒,有些皮疹带有水泡,其他部位如臀部、膝盖、肘部、躯干等也可能出现皮疹。部分病例无发热。因而,在照顾孩子方面,家长永远不能抱着侥幸的态度,大家一定要多观察孩子,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就医。
手足口病发病人群以5岁及以下儿童为主,6月龄以下婴儿因有胎传抗体的保护发病较少,从6月龄开始发病逐渐增加,1-2岁儿童发病风险最高。低龄儿童发病后得重症、死亡的风险更高。
日常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注意手卫生,尤其在触摸口鼻前、进食或处理食物前、如厕后、接触疱疹呼吸道分泌物后、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2.经常清洁和消*(含氯消*剂)常接触的物品或物体表面,如玩具、家具等,清洁后用含氯消*液进行擦拭或浸泡消*,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或冲洗干净。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猪头疯”,是由腮腺炎病*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发生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可见于成年人。我国的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呈季节性双峰分布,第一个发病高峰在4~7月,第二个发病高峰在10月~次年1月。
感染病*,会怎么样
据河南省疾控中心年7月18日发布的《流行性腮腺炎高发季科学防控是关键》,这种病以腮腺肿胀为特征,典型症状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方、后方及下方发展,最终发展为肿大的腮腺,多伴有表面发热以及明显疼痛或压痛。腮腺炎病*可侵犯多个靶器官,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子更要高度警惕,否则可能导致成年后的不育症。除了腮腺部位肿痛外,大部分患者还有发热症状,体温在38℃左右,间断性。流行性腮腺炎本身并不可怕,但是随之一起出现的并发症可不能大意。腮腺炎可以并发睾丸炎、病*性脑炎、胰腺炎、心肌炎、肺炎等。
幼儿园是幼儿集中生活的地方,一旦发生传染病很容易造成流行。预防和管理传染病,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为了能够降低冬季传染病的传播与细菌的滋生,给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卫生的成长环境,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园会积极采取各项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预防传染病居家时这样做
1、少外出,外出戴口罩,回家先洗手
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幼儿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杜绝传染渠道,减少感染机会。
2、坚持户外锻炼
合理安排户外活动,可增强幼儿自身免疫力。
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幼儿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
3、家长多观察
每天入园前,请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