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论感冒 [复制链接]

1#

如果你是一位中医小白,想学习中医,请务必认真体会文章的意思,因为它可以让你速成!!如果你已经在用中医,想在中医有所成,却处在对中医迷茫的阶段,请一定要琢磨下此文,因为它可以让你明白而且能应用中医最底层的原理。

谨以此文,给广大中医人一点提警,揭开中医千变万化之难学,走上正确的路,目标方向明确,不再迷茫,迷失在中医的大深林,一辈子走不出来。

感冒是因外感风邪为主的六淫之邪和时行疫*,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头身疼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疾病。

西医学所称的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可参照本节论治。西医学认为上呼吸道感染多半由病*引起,其中以冠状病*和鼻病*为主要致病病*。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感染之后,通过含有病*的飞沫、雾滴,或经污染的用具进行传播。该病一般预后良好,有自限性,一般3-7天自愈。如治疗不当或年老体弱患者可继发支气管炎、肺炎、副鼻窦炎,少数人可并发急性心肌炎、肾炎、脑膜炎等。“感冒为万病之源”临床应予以重视,积极治疗,防微杜渐。

一.诊断依据:

常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等肺气失于宣肃的临床表现;有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身体酸楚等卫表不和的症状。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起病急,一般病程为3-7天,(失于医治也可导致病程延长或继发其他疾病)。

淋巴细胞相对升高。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或偏低,(白细胞升高时多存在细菌感染因素)。

二.鉴别诊断:

1.鼻渊:均可有鼻塞流涕,喷嚏,但鼻渊多流腥臭浊涕,感冒一般流清涕,并无腥味;鼻渊一般无恶寒发热,表证多见于外感表证;鼻渊病程漫长,反复发作,不易治愈;感冒病程短,治疗后,鼻塞流涕症状消失较快。

.乳蛾:均有发热,恶寒,咽喉痛等症,但乳蛾又见咽部两侧红肿胀大,常有*白色脓样分泌物。

3.麻疹:麻疹初起有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咯痰等,与感冒相似,但麻疹伴有目赤畏光,眼泡浮肿,多泪,口腔黏膜出疹等。

4.瘟*(病*性肝炎之流感型):瘟*以畏寒,发热,头痛,喷嚏,咳嗽等肺卫症状起病,与感冒相似,但常伴有纳呆,厌油,*疸,右胁下痛等症状,以及肝功能损害等表现。

三.传统中医辨证:共有症状:恶寒发热,全身酸楚,鼻塞,流涕,喷嚏。辩证分型:

1.风寒:涕清痰白(质地清稀和色白主寒),无汗,脉浮紧——荆防败*散;.风热:涕稠痰*(质地粘稠和色*主热),有汗,脉浮数——银翘散;

3.寒包火:烦热恶寒,舌苔*白相间(寒热共存),脉浮数——麻杏石甘汤;4.气虚证:疲乏易感(气虚无力),脉浮无力——参苏饮;

5.阳虚证:四肢欠温(阳虚畏寒),脉沉迟无力——参附再造丸;

6.阴虚证:素来潮热盗汗(阴虚盗汗),手足心热,脉细数——加减葳蕤汤。

根据临床观察统计,上述单纯症型较为少见,由于疾病是处于时时变化之中,再加上现代人的共同体质等原因,临床多见的是寒热错杂,多种证型同在的病理改变。所以予以加减治疗,整体调理,改善体质,唤起机体自愈系统,使疾病疗程缩短,疗效增强,利于疾病康复。

综上所述,我们能知道感冒传统中医常见分型有风寒,风热,外寒内热(寒包火),气虚感冒,阳虚感冒,阴虚感冒等。

桂枝汤疏风散寒,通阳化气,调和营卫,为解表之通剂,为仲景群方之冠,再则桂枝温通经脉效果佳,“经络者,决生死,处百病,不可不通”,经脉通畅,气血调和无阻,津液输布正常,痰不生,瘀不成,脏腑机能日趋正常,正气足,邪气除,病何从生焉?!纵观针灸,刮痧,拔罐,推拿,中药,何不以经络学说为根基?“经络不通,百病生焉”“经络一通,百病可除”,从此可知,“经脉者,唯求一通”;白术,茯苓,甘草等,健脾除湿,扶正祛邪;生地,牡丹皮,芍药等清热泻火,活血散瘀;柴胡和解表里,沟通内外,抗邪退热;生地,首乌等滋肝肾,益阴血,能治阴虚血虚之证。必要时再根据具体病情,加减针对性药物。药物加减法参看“加减细论”部分。

从西医学的角度来分析,方中柴胡,桂枝都有很好的退热作用,芍药甘草桂枝等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另外,柴胡,杏仁,桂枝,牡丹皮等具有广谱抗病*,抗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作用,可谓天然抗生素,但无西药抗生素的副作用,也不易产生耐药性;二陈汤健脾化痰,改善当代人的体质,人体内70%的物质是水分,人患疾病,气血脏腑失衡,就会产生痰湿,既是病理产物,又可作为第二病因造成诸多疾病,古有“百病皆由痰作祟”之说,也正是此理,可知中医组方严谨合理,满足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性,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效果。杏仁止咳平喘化痰,兼能通便,对感冒导致的咳喘有治疗作用,没有咳喘者,与白术,茯苓等药也有调节与增强免疫之作用。《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高机体免疫,扶助正气,抵御外邪,修复受损组织,自我调节,是李氏全息汤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

经临床应用证明,加减治疗感冒病,可显著缩短病程,具有见效快,痊愈快,改善体质,增强免疫,愈后不易复发等特点。

每日一穴

玉枕穴:清头目、开鼻窍!

玉枕穴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穴位,这个穴位的相关记载,最早是出自于《灵枢·经脉》。玉枕穴的位置在人体的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5寸,旁开1.3寸处,大约是平枕外粗隆上缘的凹陷处。经常刺激玉枕穴,可以清头目、开鼻窍,多用于调理头项痛、目痛、鼻塞等病症。

玉枕穴:玉,为金性之器物,在这里指肺金之气也。枕,是指头部和枕头相互接触之部位,也就是穴位报在的位置。玉枕穴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本穴处化为湿凉水气,其性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征。按摩玉枕穴时,可用两手食指按压,然后叩击玉枕36次。

福德散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