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有很多误区 1、糖尿病人一定和遗传有关。在祖国中医看来,糖尿病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发生和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衡有关,先天的肥胖,过寒热体质都会影响出生后的体质,后天的饮食习惯过剩,活动度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以及酒和某些药物比如激素也是糖尿病的病因,有些病*感染,情绪的影响都是发病的原因。
2糖尿病是否跟吃糖有关,吃糖会得糖尿病吗?经常会听到病人这样问?那么多吃糖是不是会引发糖尿病呢?答案是否定的,吃糖和患有糖尿病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日常米面肉蛋水果等等都可以血糖升高,
3糖尿病都是吃出来的, 是否生糖尿病和先后都有相关的,父母为糖尿病患者的人患糖尿病的几率大,具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群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没有家族史的人群,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喜食油腻肥厚,活动过少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即使父母有糖尿病而如果注意饮食和生活调节,就可能避免糖尿病发病。
4糖尿病和心情好不好无关,事实上我们的健康和心情有很大关系,中医有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于不及都可致病。
5只要把血糖控制好了就不会有并发症,血糖控制好肯定有好处,可以减缓并发症出现,但并不是不会出现,特别是西药。
西药的原理
/p>
一是刺激胰岛产生胰岛素,磺脲类的格列齐特,格列本脲等就是这类药。可胰腺功能衰竭了也就没有胰岛素可产生了。
二是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特别是二型糖尿病中肥胖的患者,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增敏剂就是这类药,这类病人往往分泌胰岛素不少,可因为病人肥胖就显得相对不足。
三抑制碳水化合物在肠道的吸收,比如阿卡波糖这类药。
四胰岛素,直接补充胰岛素的不足,针对一型糖尿病人和二型严重不足的病人。
这些西药在胰腺功能衰竭就无能为力,只有打胰岛素才能控制,所以建议糖尿病朋友尽早服用中药改善体质,从根本上治疗,中医西药相互配合,才能延长寿命,安度晚年
预约问诊樊备战武陟县嘉应观乡大刘庄村卫生室
主治医师
电话咨询点我咨询
上传
中医并没有糖尿病一说,糖尿病在古时被称为“消渴”,这个记载早在几千年前就有了,远远早于西医对糖尿病的认知。徐亚民说,中医是从人体的大系统来认识糖尿病。多年前的《*帝内经》中说:“五脏柔弱,善病消瘅”。西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因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造成血糖增高引起机体代谢紊乱的代谢内分泌全身性疾病。徐亚民从中医角度对糖尿病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糖尿病表面上是胰岛素分泌失常,实际上是人体脾、肝、肾功能失常所致,内脏阴阳失调是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需要辨证论治。
中医讲究一个平衡,且始终把阴虚作为糖尿病的主线,人体每一个脏器做到阴阳平衡自然不会再“虚”。就糖尿病而言,五脏虚弱是发生糖尿病的前提。我很胖,但是我血糖正常;他很胖,但是他高血糖。为什么同样的体质,却有如此差异?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禀赋素亏,即先天因素。中医认为,个体体质差异在糖尿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这方面和西医所说的遗传因素相同。比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早产儿成年后容易患糖尿病,出生时的低体重儿,成年后也是2型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这是很明显的先天因素。但这两类人后天调养得比较好,使身体的各部位、各脏器都处于平衡状态,也能终身不患糖尿病。
遏制欲望天天都有好心情
除遗传因素外,中医很早就认识到了饮食不节、过食肥甘,精神刺激、情感失调,形体肥胖、痰湿内生等,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竞争和快节奏工作,情志致病也越来越常见。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理压力大,都会引起胰岛素对抗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糖素等的分泌增加,导致血糖升高,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中医很早就知道糖尿病发病与营养过剩关系最密切。肥胖和饮食不节是糖尿病发病的环境因素,中西医的认识都是一致的。
?
清代名医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里说,“心境忧愁,内火自燃,乃消(渴)症大病”。一部分糖尿病患者情志长期失调,严重者伴随着抑郁症。精神因素主要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神经网络,所以中医认为,长期精神刺激可导致气机郁结。情志失调引起的不良情绪,可使脏腑功能紊乱,作用于神经系统可影响内脏和体内激素的变化,使内分泌紊乱、免疫力低下,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以致血糖升高。其实总结起来,还是那几句耳熟能详的话:管住嘴,迈开腿,好心情。
防患未然远离糖尿病伤害
糖尿病“治未病”包含三种意义:一是防病于未然,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二是既病之后防其转变,强调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及时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演变;三是预后防止糖尿病的并发症。中医在糖尿病防治上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在治疗的过程中,中医能审时度势地度量到当前的病情未来两三年大概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之后又发展到什么程度,从而更加有目标地提前干预。
《*帝内经》把糖尿病分成脾瘅、消渴、消瘅三个阶段,分别相当于西医的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临床期和糖尿病并发症期。对于早期的“阴虚热盛”,主要以清肺胃之热为主;对于中期“气阴两虚”,主要以补气生津为主;晚期“阴阳两虚”更要针对性治疗。具体到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徐亚民和他的团队“立体治糖”,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痰湿体质、痰浊体质、湿热体质、瘀血体质等,辨证论治,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因人而异地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不同患者的不同症状,并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起到双向调节、维持内环境平衡的作用。根据糖尿病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医可以避免西医模块化的治疗,可以因人而异采用辨证论治。另外中药滋补品中的三七、向天果、辣木籽等对预防糖尿病都有较好的效果。
预约问诊樊备战武陟县嘉应观乡大刘庄村卫生室
主治医师
电话咨询点我咨询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