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儿咳喘新疗法 [复制链接]

1#

“叮铃铃…”省妇幼儿科二病区医生办公室内紧张而有序的工作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打破。“门诊上收入院了一个咳嗽、喘憋的孩子,大夫过来接诊一下吧。”裴大夫放下电话,立刻起身前往护士站询问孩子病情。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原来小朋友冬冬已经因为咳嗽、喘憋在门诊已经输液治疗了一周有余,可是冬冬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冬冬妈妈看着孩子不禁泪如雨下。安抚好冬冬妈妈的情绪后,裴大夫回到办公室跟大家一起探讨起冬冬的病情,制订下一步的诊疗计划。

翻开冬冬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发现,在冬冬前一日复查的血常规结果中,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比值及绝对值、CRP结果均基本恢复正常,在1周有余的抗感染、雾化抗炎止喘治疗后,冬冬肺部听诊痰鸣音已经基本消失,喘鸣音却始终未有好转。经过大家一番激烈的讨论,李丽文主任最后拍板,暂不给冬冬继续应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而是应用中医埋针治疗及超声透药技术来解决冬冬喘息始终不见好转的问题。住院第2天,冬冬肺部听诊时喘鸣音已经较入院时有所好转,查房时正坐在妈妈怀里津津有味的看着《小猪佩奇》。住院4天后,冬冬治愈出院。

那么,埋针治疗(揿针)及超声透药究竟是什么呢?

一、揿针

揿针,又称揿钉型皮内针,皮内针刺法又称“埋针法”。中医经典《*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曾提到:“善治者,治皮毛”。其作用是给皮部以微弱的刺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揿针埋入皮下后,可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不断促进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起到祛病强身的作用。现代医学理论认为:皮内针刺入穴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直接刺激神经末梢,神经兴奋后沿着相应的神经传导通路到中枢神经系统一脊髓和大脑,激活神经系统调节,进而激活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发挥整体调节治疗作用。

小儿揿针的优势:

1、揿针针体长度仅0.2厘米,针刺于皮下,几乎不会感觉到疼痛,各年龄阶段儿童都易于接受。

2、揿针针刺特定穴位,起效迅速,效果明显,可长时间留针(一般可留针3至4天左右),通过持久的刺激,效果持续而稳定。

3、揿针所应用的胶布为微孔胶布,不但具有良好的弹性和伸缩性,而且还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丝毫不会影响患儿日常活动。

优势病种:

1.感冒:疏风清热,清利头目。

2.哮喘:实证——疏风散寒(或清热),理气化痰平喘;虚证——补益肺气,补肾纳气,理气平喘。

3.过敏性鼻炎:清宣开窍,补中益气。

4.急、慢性咽喉炎:通经络,调气血,清热平喘,活血化瘀。

5.鼻窦炎:疏风清热,宣肺利湿,通利鼻窍。

6.消化不良:和胃健脾,益气养阴。

7.便秘:导滞通便,益气养血。

8.腹痛:理气健脾,通络止痛。

9.泄泻:调理肠胃,健脾益气。

10.遗尿:培元固本,温补肾阳,调理膀胱。

11.假性近视:补益肝肾,健脾强心,养血明目。

注意事项:

1.留针期间每日可按压针体3-5次,每次约5-10分钟,可以达到加强刺激,增强疗效作用。

2.到达治疗时间后撕下揿针后会有细小的红点,无需特殊处理;

3.揿针胶布防水,留针期间可正常洗浴,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4.如出汗较多可能会影响胶布固定性,故留针期间应尽量避免针刺部位大量出汗。

二、穴位贴敷和超声透药

穴位贴敷疗法和超声透药是将中药研成细末,用温开水或醋等调成糊状,敷贴于皮肤穴位之上;药物成分既通过皮肤吸收,又刺激了脏腑经络穴位,起到驱除外邪,扶助正气的作用,从而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贴敷是一种操作简便、有效的、在儿科临床中应用最为广泛,最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的外治疗法。

超声透药是将被药物浸湿的贴片平整的贴附于对应穴位或者体表投影上,贴片上面放置电极,通电后,利用电疗作用及超声波的空化作用、机械作用,从而产生热效应,加速药物透皮吸收,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适用病种:肺炎、支气管炎、哮喘、鼻炎、扁桃体炎、颈部淋巴结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呕吐、腹泻、厌食、遗尿等。

三、医生介绍

姓名:王艳

职称:主治医师

主要经历:儿科学医学硕士,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专业。从事儿科临床10余年,济南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及多发病:肺炎、哮喘、心肌炎、鼻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咳嗽、腹泻、呕吐、抽动障碍等。

姓名:裴鑫

职称:主治医师

主要经历: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硕士,年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年获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儿科专业硕士学位。曾于广州医院、医院学习深造。

学术兼职:兼任山东中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肾脏专业委员委员。

优势擅长:对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治疗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有较多研究。

作者:王艳、裴鑫、高月娜

审阅:*磊、李丽文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