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学检验技术第二十二期 [复制链接]

1#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89.html
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化学·第二十二期

本期将为大家继续推出“医学检验技术”系列文章:临床化学·第二十二期——常用血清酶测定及临床意义(三),供大家学习、参考。

7淀粉酶测定(AMY)原理

①碘-淀粉比色法

淀粉葡萄糖+麦芽糖+糊精

未反应的淀粉+碘液蓝色复合物

②对-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

PNP-G7+5H2OPNP-G3+PNP-G2

PNP-G3+PNP-G2+H2O葡萄糖+PNP

③2-氯-4-硝基苯麦芽三糖苷法

5CNPG32CNPG2+3G3+2G+3CNP

生理变异

成人血中AMY与性别、年龄、进食关系不大,新生儿AMY缺乏,满月后才逐渐升高,约5岁达成人水平,老年人AMY下降,约25%。

参考值

碘-淀粉比色法:血清80~U/L,尿液~U/L;

对-硝基苯麦芽七糖苷法:血清淀粉酶U/L,尿淀粉酶U/L

临床意义

流行性腮腺炎,特别是急性胰腺炎时,血和尿中的AMY显著增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2h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h达高峰。碘-淀粉比色法结果如超过U有意义,达U时应怀疑此病。而尿AMY约于发病后12~24h开始升高,下降也比血清AMY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急性阑尾炎、肠梗阻、胰腺癌、胆石症、溃疡病穿孔及吗啡注射后等均可见血清AMY增高,但常低于U。

正常人血清中AMY主要由肝脏产生,故血清与尿中AMY同时减低主要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及急性和慢性胆囊炎等。肾功能严重障碍时,血清AMY也可升高,而尿AMY降低。

8比色法测定酸性磷酸酶(ACP)原理

①溴麝香草酚酞比色法

磷酸麝香草酚酞无机磷+麝香草酚酞蓝色溶液

②连续监测法

α-磷酸萘胺α-萘酸+磷酸

α-萘酸+固红TR盐重氮化合物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可被酒石酸抑制,血清加入酒石酸后可测得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总酸性磷酸酶活性减去非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得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活性。

参考值

成人总酶活性:0~9U/L

前列腺酸性磷酸酶:0~3U/L(连续监测法)

临床意义

血清由于ACP酶活性极不稳定,其活性测定的应用渐趋稀少。男、女性血中ACP含量无差异,新生儿ACP活性与成人相似,出生后1个月中血清酶活性甚高,然后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青春期又可出现一活性峰值,至20岁降至成人水平。

临床血清ACP测定主要用于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前列腺癌,特别是有转移时,血清ACP可明显升高,前列腺酸性磷酸酶更有意义。溶血性疾病、变形性骨炎、急性尿潴留及近期作过直肠检查者,此酶亦可轻度增高。

9CK、LD同工酶临床意义临床意义(LD)

按LD同工酶在组织中的分布可将其分为三类:

①一类以心肌为代表,主要含LD1,活性占该组织的一半以上,肾、胰、肌与红细胞次之;

②二类以肝脏为代表,含LD5为主,其LD5占该组织总活性的50%以上,皮肤、骨髓、关节滑液、白细胞、血小板次之;

③再一类是以肺、脾为代表,含LD3为主,脑、肠、淋巴结与内分泌腺等次之。

实践结论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早期,血清中的LD1和LD2活性均升高,而LD1升高更早,更明显,可致LDI/LD2比值增高。此外,活动性风湿性心肌炎、急性病*性心肌炎及某些溶血性疾病,如镰形细胞贫血、恶性贫血等,肾坏死、假性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等,LD1及LD2的活性也升高。当急性肺部病变、白血病、心包炎、病*感染等LD2及LD3增高。恶性病时,LD3也增高。肝炎、急性肝细胞损害及骨骼肌损伤时LD5增高。当心肌梗死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时,LD5也增高。

临床意义(CK)

CK分子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脑型亚单位(B)和肌型亚单位(M)。它们产生3种CK同工酶:CK-BB(CK-1)、CK-MB(CK-2)及CK-MM(CK-3)。

脑、前列腺、肠、肺、膀胱、子宫、胎盘及甲状腺中CK-BB占优势;骨骼肌及心肌中CK-MM占优势;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的活性,含有少量的CK-MB,不超过总活性的5%。CK-BB含量极少,用一般方法测不出。CK同工酶活性的变化见于以下情况:

①CK同工酶的检测比单测总活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生化指标。此同工酶对诊断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可高达%。

由于电泳检测周期过长,CK-MB同工酶电泳法测定已经不用于心梗的诊断。目前心肌梗死诊断多采用CK-MB质量。

②心肌梗死以外的心脏疾患时引起的血清CK-MB的轻度升高:如室上性心律不齐、心包炎、心肌炎、心绞痛和充血性心衰等,其升高机制可能和心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有关。

③肌营养不良:肌肉创伤、皮肌炎患者CK-MM明显增高,虽CK-MB也升高,但不超过总CK活性5%。多次肌肉注射的患者也可有CK-MM升高。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