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夏至万物繁茂,宜养脾祛湿 [复制链接]

1#

夏至

夏天的第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夏至预示着盛夏的开始,一年中最热,雨量最大的时期要来临了。

这一天北半球各地,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是昼夜变化的界限。

夏至养生

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节,此时气血运行趋外,毛孔张开,阳气溢出体外,消耗过多则会使人体阳气处于内需状态。天气晴朗时,火气彰显,体感炎热;天气阴雨时,土湿明显,体感湿凉。

饮食养生

1.饮食避凉

《寿世保元》中说:「夏日伏阴在内,暖食尤宜。」炎热之下,人易错觉,以凉驱热,却不知「火明则空」之理。热向外发散,中焦脾胃空虚,寒凉易乘虚而入,所以古人讲「冬吃萝卜夏吃姜」。热时非但不吃寒凉之物,反而宜在卯时至酉初之前饮姜茶,保护脾胃气。若脾胃仍然寒凉不适,又想吃辣,可以适量吃辣椒、白胡椒驱赶寒凉,醒脾暖胃。

2.饮食宜清淡

《經》云:「少食补气,味淡补气。」饮食适量,可以将食物转化为气,过量食物不仅耗气,而且化为腐败伤害脏腑;酸、苦、甜、辣、咸五味太过,称之为「味厚」,可致人细胞脱水或者伐克脏腑,不可取。

夏季炎热,人的消化功能偏弱,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以免化热生风。对此,可选择一些具有滋阴功效的食物,如蘑菇、银耳、薏米、鸭肉、鲫鱼等。

夏季气温高,人体排汗使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易使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痛头晕等症状。对此,需大量饮水,但不宜过食冰饮及冷食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3.花椒祛邪

壬寅夏至,木火土盛,阳气发散,素体虚寒、阳气不足者更易感受风、湿、寒等邪气。应及时祛邪于外,避免关门留寇。花椒性热,味辛,所蕴藏的阳气可通畅身心,芳香化浊,驱风燥湿。花椒以道地的川花椒「大红袍」为最。

感受风湿寒邪入侵者,将花椒对准不适之处,固定于贴身衣服内,依靠花椒辛温正气驱散邪气,改善气血循环。不适之证消失,即可取下,再不适再用。

起居养生

1.保证充足睡眠

夏至时节,每天最好保持至少7小时的睡眠。此外,中午闭眼小憩也是让身体放松的较好方式。

夜晚易受风寒,切勿贪凉整夜开冷气,更不宜露宿。夏季炎热,入睡前冲个澡,不仅清凉舒爽、消除疲劳,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

2.日茶三汗

壬寅夏至,湿热相交,阳气发散易受湿气困扰,体感闷热时,建议「茶洗百脉」。每日寅时、巳时、酉时,三次茶灸,浊随汗出,内外通透,身心清爽。茶灸尽量用无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等污染的真正的有机茶。茶如「纪检委」,自身清净方可驱除污垢。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饮茶茶净、心静、血清,方为茶道。

运动养生

不宜做剧烈运动

夏日运动可选择清晨或傍晚,此时天气较凉爽。地点宜在河湖边、公园等空气清新处,但不宜做剧烈运动。

外出时尽量以棉质透气吸汗的浅色衣服为主,同时需注意防晒,必要时可随身备些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防暑物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