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完全治愈吗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404/4603724.html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经°。处暑的到来同时意味着进入干支历申月的下半月。
处暑的处是指终止,处暑的意义是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所以有俗语说:争秋夺暑,是指立秋和处暑之间的时间,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
处暑期间,中国东北、华北、西北雨季的结束,率先开始的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天气—秋高气爽,而真正进入秋季的只是东北和西北地区。但每当冷空气影响中国时,若空气干燥,往往带来刮风天气,若大气中有暖湿气流输送,往往形成一场像样的秋雨。
古有谚语:“一场秋雨一场凉”。处暑虽是气温趋凉的过渡节气,但也会出现气温反弹现象,我们称为“秋老虎”——出三伏天后出现的短期高温天气;
气温反复,秋老虎到来会给人的身体带来不适,比如秋乏感。秋乏最常见的感觉就是睡不够,身体总有种莫名的疲惫感。那是人的身体机能在适应季节转换,逐渐从夏季的过度消耗能量状态转到秋季的平衡状态所产生的感觉,但人们往往也会对夏秋之交的冷热变化不是很适应,因此也会容易引发呼吸道、肠胃炎、感冒等疾病。
那么处暑即将来临,我们有哪些方法可以预防秋乏呢?小窝教你四招:
1.保持充足睡眠——天气变凉,是补充睡眠的好时机,可以适当午睡,减轻困乏,时间控制在30-40分钟为佳;
2.保持清淡饮食——饮食清淡,少吃油腻食物,营养合理摄入:
①鸭肉: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随息居饮食谱》说,鸭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鸭肉有滋润的功效,可以防止秋季干燥。鸭肉性凉,在尚有暑热的初秋食用,可以去除暑气,避免上火;
②银耳:中医认为,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具有润肺清热、养胃生津的功效,可防治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口燥咽干、失眠多梦等病症;
③莲藕:莲藕性寒味甘,入心、脾、胃经,生吃能清热润肺、凉血散淤,熟食则将寒气祛除,有养胃健脾、益血止血补气的作用。根据“燥则润之”的原则,食藕还可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
④萝卜:“秋吃萝卜赛人参,保健养生在其中”,可见秋季吃萝卜对人体大有益处。萝卜不仅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锌,而且性味甘、辛、平、微寒,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下气宽中、消食化滞、开胃健脾、顺气化痰等功效,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有较高的食疗价值;
另外也可选择苹果、梨子、葡萄、银耳、莲子、芹菜、豆类、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等食品,适当的煮些绿豆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加强肝脏功能;
3.适当锻炼——季节交替容易感冒或犯“老毛病”,适当锻炼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降低患病或旧病复发几率。可根据个人的体质,选择登山、散步、慢跑、瑜伽等户外运动,但要多注意滋脾补筋,注意运动时不要过于剧烈,做好准备活动,避免伤筋。另外长期呆在办公室的朋友们,平时也可做伸懒腰动作,使更多氧气能供给给各个组织器官,缓解秋乏;
4.种植室内植物——种植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室内植物有利于缓解秋乏症状,家居适宜种植猪笼草、芦荟、常春藤等植物,办公室可养吊兰。
处暑时节,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令,也正指引着我们要学会拿得起、放得下。该放手的,是对挫折的放大和对功名利禄的执念;不能轻易放弃的,是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天高云淡,暑去秋来,让我们不负时光,努力去书写下一季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