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医院对医院供图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沈运丽孙钰记者郜阳)“终于出院了!这次真是不幸中的万幸。”2月21日,55岁的彭先生康复出院。回顾过去18天的经历,他感慨万千。2月1日,彭先生在着凉后开始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院后的各种不便,他没有前去就诊,而是选择自行在家服用抗生素、感冒药。在家熬了4天,病情不仅没有丝毫缓解,反而在4日上午出现胸痛,突发意识丧失伴小便失禁,家属急忙将他送到医院。
医院急诊后,接诊医生第一时间为他做了心电图,提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下壁异常Q波、急性前壁心梗可能,在就诊中更出现心室停搏,接诊医生当即进行了心脏复苏处理,紧急药医院疫情期间合并发热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预案。流行病学史调查、抽血化验、胸部CT检查,在极短时间内初步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考虑到患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同时有胸痛症状且心电图提示有心梗可能,医院心内科会诊后马上启动绿色通道,依据科室新冠肺炎期间胸痛患者诊治预案,在做好感染防护的情况下将患者送到专用导管室进行诊治。
在心内科主任张奇的带领下,科室团队第一时间为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了冠脉血管问题,结合病史及一系列检查结果,对患者的诊断考虑为急性重症心肌炎,影响了心脏传导系统,导致的传导阻滞及心室停搏。诊断明确了,治疗思路也就清晰了!张奇立刻给患者置入临时起搏器,随后送入心脏监护室密切观察并接受进一步治疗。
在临时起搏器保护下,经过激素、丙种球蛋白、营养心肌、防治感染等治疗后2天,患者心律恢复正常,拔除起搏器。同时患者也进一步接受了核酸检测,彻底排除了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随着药物的持续治疗,患者感觉自身恢复良好,入院后1周开始卧床康复锻炼,并逐步过渡到下地锻炼。至出院前,彭先生的心脏射血功能从入院时的38%恢复到了59%,心肌酶、肝功能、心功能等各项血液学指标也从初始的衰竭状态数值逐渐恢复正常。
回顾这个病例,张奇也颇有感慨。每年秋冬、冬春季节交换之际,科室总会收治几例重症心肌炎患者,尽管总体数量不高,但临床表现往往很重,甚至危重时会导致死亡。这与季节变化之际感冒发病率增加有一定关系,也与部分患者本身不重视感冒这种“小病”而耽误了治疗时机也有关系。无独有偶,在彭先生之前,医院心内科刚刚收治了另外一例发热后胸闷不适、心跳严重减慢的重症心肌炎患者。
特殊时期,很多患者因为担心而医院就诊,反而导致了其他疾病治疗的延误。“就目前临床表现来看,新冠病*最主要的直接侵害部位是肺部,严重患者心脏可能会受到累及,特别是在一些有心脏疾病的人群中。心肌炎患者在就诊前往往也有发热、腹泻等前期症状,这就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张奇提到,在最终诊断和治疗前,需要对新冠肺炎、心肌梗死等一系列其他疾病做出快速的鉴别。面对危重症患者,快速决策、鉴别是治疗的关键因素之一。
事实上,针对特殊时期患者的诊疗,医院都纷纷出台了相应的防治预案。以彭先生为例,在他入院的第一时间,医院已启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救治管理预案。这些管理预案的落实,一方面守牢了疫情防线,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常规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不受影响。张奇也同时提醒广大市民,若身体出现不适,如发热、腹泻、胸闷等症状,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不可在家自行处理,以免延误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