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过度的医疗看清过度医疗,别做过度医疗
TUhjnbcbe - 2023/7/23 19:22:00
济南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803/9269937.html

一位同事大姐要去做胃肠镜,她反复叨叨着注意事项,计算着到底几点合适吃晚餐,语气中透着既兴奋又紧张。

一问才知道,为了这个检查,她足足预约了一个月才约上。然而她接下来的回答却令我一脸懵。

她轻拍着右侧乳房靠近中间的位置,说“这里痛”。还说,“做过乳腺检查了,没毛病。”

我十分不理解,并一再追问:“那为什么要做胃肠镜检查啊?”

“我活了大半辈子啦,还没做过这个检查,所以我得去做一做。”

我顿时无语。

这位大姐是被洗脑了吗,如果说,“活了大半辈子,还没去爬过长城,所以我得去体验下”,这我觉得不过分;可她这是去体验胃肠镜啊!联想到胃肠镜的各种痛苦声音,我真为大姐捏了把汗,医院“过度医疗”了吗?

《过度的医疗》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医疗创造了对更多医疗的需求。

我深以为然,生活中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不知觉中经历过“过度医疗”吧。

01“过度医疗”也许就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

首先,什么是过度医疗?

过度医疗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违背临床医学规范和伦理准则,不能为患者真正提高诊治价值,只是徒增医疗资源耗费的诊治行为。或者说,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总而言之,与病人疾病没有关系的一些检查和治疗,属于过度医疗。

如果仔细留意,过度医疗几乎发生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只要治疗方案听起来有点合理,就很容易被我们接受。

例如:

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造影,本来问题不大,但是最后给放了5个支架。

患者感冒,查一个血项、开点药就行,但很多医生却让做胸透、拍片子、输液,几块十几钱就治好的病,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

据全球权威医疗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道:有20%至40%的患者都接受了没有显著效用甚至完全无效的医疗程序。

《过度的医疗》这本书,追溯了过度医疗的深层根源,针对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最常见的误区作了剖析,并挖掘出患者习以为常的诊疗手段背后的“阴谋”,曝光那些黑暗角落里的“过度医疗”。

02

要分辨正常医疗与过度医疗的边界

当然,并不是担心过度医疗,就排斥医生的诊疗。对知识掌握得少,会让我们接受更多的诊疗,但也可能让我们盲目固执,坐失救治的良机。因此,判定是否为就极为重要。

判断是否为过度医疗的基本准则是:这项检查、治疗对病人总体上是有益还是伤害。在诊治过程中,医生是以诊断、治疗为目的,还是以开单提成为目的;这项检查、治疗是否对患者有预防作用,有没有减轻患者的痛苦;是否利于患者健康以及延长病人的寿命。

另外,还要看患者的经济能力是否能承受,患者的心理是否接受这些检查。如果患者因此而受益,甚至是挽救了生命健康,所做的检查就不能称为过度医疗。

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事件:一个3岁的小女孩腹泻五天,医院就诊。儿科医生怀疑是病*性感染,要马上做便、血常规,生化+心肌。爷爷奶奶觉得没必要,医院坑钱,拒绝抽血。医生劝说了很久,开了单子,他们也拒绝缴费。

但3个小时后,小孩心跳骤停,最后,抢救无效。

爸妈从外地赶回来,医院赔偿万,否则就打官司。孩子直接被送去解剖,最后结果是病*性心肌炎,急性发作。

所以说,有些你觉得没必要、医生在坑钱的“过度医疗”,是真的有必要的。并不是感冒发烧只要血常规,拉肚子只要大便常规。医患关系并不是对立面。医生苦读近十年,谁肯冒风险误诊葬送了自己的前程、家庭的幸福。

03

知识才是最好的医疗

《过度的医疗》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现代医学的发展到了矛盾的境地。尽管医学发展水平很高,人们却没有变得更健康。

书中给出了强有力的数据:德国在整个医疗产业的资金投入几乎是全世界最多的,但国民的健康水平,相较于其他工业国家而言,却位于中间靠后的位置。美国与邻国加拿大对比,美国国民每年多获得了7倍的药方,人均健康支出多了75%,但美国的预期寿命却低于加拿大。

因而,现代医学,并不是让人获得健康长寿的根本途径。《过度的医疗》指出:“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保持健康的最好途径。”概括来说“每天运动30分钟加上均衡的饮食,就是预防重大疾病的最佳对策。”

很多研究都表明:

“每日运动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风、记忆力衰退、抑郁症、糖尿病、肥胖症及一般致死疾病的风险,甚至也能降低癌症(例如乳腺癌和大肠癌)风险。这条法则适用于所有年龄群体,因此任何时候开始运动都不算晚。好的医生会提醒我们为自己的健康添砖加瓦。”

这本书还倡议:“知识也能使我们变成明智的消费者,可以将泛滥成风的医疗系统驶入经济有效的正确轨道中。”

值得一提的是,《过度的医疗》一书的作者,他本人就是一名德国医药记者,常年

1
查看完整版本: 过度的医疗看清过度医疗,别做过度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