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各类诗词大会越来越火,唤起了很多网友对古诗词的热情。在诗词大会上,从一零后小朋友到7旬老人,从普通快递哥到北大研究生都有,让大家见识了藏于民间的诗情诗性。年2月份,一位诗词爱好者在网上征诗,他出的前两句是“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
让人没想到的是,短短几天内,他就收到了上万网友的续诗,大家在评论区里不但自己写,还评论他人的诗。下面两个版本是笔者认为很有意思的:
(一)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二)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但有庭上客,浮云笑此生。
这两首都是当时的人气作品,从诗本身来说写得确实是不错的。第一首的后两句不但与前两句完美承接,而且对仗也算是不错,以“江海”对“天下”,以“尽倾”对“赠饮”,豪情中不失洒脱。
第二首与第一首比,则有一种“沧海一声笑”的豁达。“庭上客”这种说法源自元代文人徐积的《代人进太皇挽词》;“浮云笑此生”用的是宋代文坛名匠陈与义的《道中寒食》,虽是直接抄过来的,但用在此处也是颇有诗意的。这两首作品都围绕着前两句中的“酒”和“慰风尘”来续写,充满着古风古韵。
但是在这样一场红红火火的续诗活动中,却很少有人发现,其实出题者的原诗是有问题的。“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两句诗取自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的《简卢陟》,是一首经典五言诗,它的原诗后4句是这样的: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不是“一壶酒”,而是“一瓢酒”。很多人认为只是一字之差,并不是什么大事,大家没发现也没什么。但事实上,按原诗的意境,一瓢比一壶高明了太多。写这首诗时,落魄的韦应物流落于淮海之宾的山间,所以他前两句他才会写涧树、朝雨、山鸟这样的晚春之景。既是在山间,用木瓢轻轻舀上一瓢酒,才是应景的。同时“一瓢酒”的说法,出自《论语·雍也》中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韦应物在此借山间的一瓢酒抒写自己与先贤一样的高洁情怀。后来这种说法也被曹雪芹用在了《红楼梦》中,衍化成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由此可见,在这首诗里韦应物是刻意用“瓢”,而不用“壶”,咱们在千年后弄错,确实是不应该的。大家之所以没有发现这个错字,很显然是因为近些年网络的误导。不少小说作者将这10个字用在作品里,再加上一些粗心网友的宣传,让“一壶酒”深入人心,这就像《见与不见》并不是仓央嘉措写的,但却一直被传错了一样。
关于这10个字中的错字,后来也出现在诗词大会的题目中,当时的问题是:韦应物“我有一壶酒,可以慰风尘”中哪个字是错的?结果是百人团中有82人答错,让这个题成为了诗词大会中少有的难题。
大家爱诗,甚至愿意续写古诗当然是好事,但是笔者认为我们品诗还是要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至少对于千古名句咱们不能有错别字。对此事,大家怎么看?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