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宋代文人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饮酒之风的盛
TUhjnbcbe - 2023/9/5 20:00:00

宋代文人阶层地位提高,文人士大夫作为*治社会中的中坚力量,待遇优厚为饮酒之风的盛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可以说饮酒之风已经融入文人的生活中。另外作为某种酒类的必备饮器,从流传下来的大量诗词中,还可以看到金银酒器的身影,时常出现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

如舒岳祥的《梅下洗盏酌台红感旧》:“天台红酒须银杯,清光妙色相发挥”;如辛弃疾的《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金银酒器也已然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宋代文人发展的时代背景,并以文人的发展介绍饮酒之风在文人之间的流传。

一、“士大夫治天下”社会地位的转变

文人阶层在前朝就已经形成,发展至宋代,统治者逐渐开始意识到他们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故宋代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开始逐渐提高,队伍也随之壮大。宋代统治者积极倡导“崇文抑武”的国家*策,在此背景下,宋代科举制度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进行了系列改革,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废除“公荐”。

此举打破了贵族权势垄断科举的局面,消除了门第限制,故寒门之士有了更多的机会。宋代文人阶层开始迅速崛起,逐渐成为治理国家的主要力量,建立了宋代“士大夫治天下”的文官制度,因此社会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统治者对文人士大夫阶层的优待以及对文化教育的支持下,宋人逐渐意识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其主要表现为:一、受教育人群的广泛。宋代学校也取消了门第限制,教育开始得以普及。二、造纸及雕版印刷技术的发达。宋代书籍的大量流通,加速了文学知识的传播,从而也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在此社会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获得文化教育与功名仕途的机会,为士大夫阶层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故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逐渐壮大。

宋代文人士大夫不仅为治理国家贡献力量,同时也是文化创造的领*者。宋代社会文化在士大夫阶层的推动之下,呈现出新的时代特色。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作为一个文化修养较高的社会群体,在发展中逐渐催生了群体意识。

其主要表现在形成一些,具有共同倾向的文化思想与审美意趣,随之以其庞大的队伍和重要的社会地位为基础,开始成为整个社会的精神领袖以及引领文化风尚。

二、“以俗为雅”的文化特色

在中国文化史的发展中,“雅”与“俗”作为两个截然相反的审美范畴,一直用来标识着社会上层人士,与民间百姓之间的文化审美差异。俗文化因催生于民间,以其庞大的基数为支撑,故而符合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审美追求。因此在雅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受俗文化的影响。

但是以社会地位来看,俗文化与其代表的人群一样,长期以来深受雅文化,及社会上层人士的压制与藐视。如在唐代“雅”与“俗”就曾表现出严重的对峙。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唐代的士人们对俗文化表现出一种极度的藐视,诗人皎然就曾在《诗议》中诉斥”诗有二俗”,即“鄙俚俗”与“古今相传俗”。

王昌龄也表达了自身对“雅”的推崇,将“古雅”归为诗的五趣之一。也就是说,俗文化被文人士大夫视为一种卑贱的文化类型。在宋代俗文化的发展形成,不同于历代的新趋势,成为社会文化中不可忽视的存在。宋代士大夫阶层在对雅文化传承发展的基础上,受时代环境影响,其文化开始呈现“俗化”的趋势。

其中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其“俗化”的主要标志。不同于前代士人们避世脱俗、高蹈绝尘的心境,宋代士大夫在保持对崇高的理想人格的追求上,同时也趋向对自身欲望的满足。

在这及时行乐意识的引导下,加之统治者倡导“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的生活态度,宋代士人们开启了“独溺于声色,一切无所顾避”的新追求,游走于歌馆楼台。在社会生活倾向“俗化”之后,于文学创作中,也呈现出同样的倾向。如苏轼开启“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的创作之路。

前代以鄙俚为俗的藐视至此已全然不见。除文学创作之外,宋代社会还出现了大量表达社会风气的世俗画作,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李嵩的《货郎图》、王居正的《纺车图》等,均是对世俗生活的描绘。另外杂剧、话本等通俗文学也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

三、从涉酒词看宋代文人饮酒之风

自古以来文人尚饮,随着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壮大,以及其社会生活倾向“俗化”之后,酒的身影更是频繁出现,如《梦溪笔谈》所载:“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可见酒无疑成为文人士大夫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中,嗜酒之人可谓不计其数。

如苏轼、陆游、梅尧臣、欧阳修、杨万里等,在饮酒活动中,文人们均会赋诗助兴,因此留下了许多关于饮酒的诗词,生动地描绘了文人之间的饮酒之风。从目前流传下来的涉酒诗来看,文人士大夫与亲朋好友饮酒之事频繁,同样在雪后和好友共饮的还有诗人欧阳修。

据其《和晏尚书对雪招饮》所载:“瑶林琼树影交加,谁伴山翁醉帽斜。自把金船浮白蚁,应须红粉唱梅花”。可见雪中与好友相约共饮,是文人之间极具意趣之事。除应约之外,也有携酒去往好友所在之地,期望与友人不醉不归。

如文彦博的《月夕挈新酿并文石酒罇就公仪南湖雅饮》:“桃花石器榴花酿,携就南湖访饮朋。雅论清吟凉月满,山翁不惜醉腾腾”。当然与家人一起饮酒更是常见之事,以及同僚之间的饮酒,也是宋代文人生活中重要的饮酒活动之一。在*治生活中,同僚之间经常不定期地举行各种聚会,饮酒畅谈人生,即使离任之后,也常相聚追忆过去。

除与亲朋好友、同僚饮酒之外,还有大量关于独自饮酒的诗词,有陆游的《冬夜独酌》:“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杨万里的《夏夜月下独酌二首》:“竹风秋九夏,溪月书三更。此景天悭与,无人酒自倾”、欧阳修的《雨中独酌二首》:“酒味正熏烈,吾心方浩然”等。

除饮酒之外,有些对酒痴迷的人甚至还会亲自酿酒,其中以苏轼为代表。从目前苏轼流传下来的诗词中可以发现,其涉及到酒的诗词数量多达百余首,如《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仅看这些诗名就能了解苏轼对酒的热爱,并且在《饮酒说》中,苏轼曾自述“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日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

由此可见其对饮酒的痴迷程度之深。基于对酒的痴迷,在苏轼的一生中,除了饮酒之外,还曾酿造过许多酒。于*州时得到了关于酿造蜜酒的配方,在其《蜜酒歌》中,自述此配方是由一位名为杨世昌的西蜀道士传授,“西蜀道士杨世昌,善作蜜酒,绝醇酽。余既得其方,作此歌遗之”。

并且还在诗中介绍了酿制过程,“一日小沸鱼吐沫,二日眩转清光活。三日开瓮香满城”,以及赞美了蜜酒的香醇。于惠州时常酿造桂酒,在其《桂酒颂》中写道:“甘终不坏醉不酲,辅安五神伐三彭。肌肤渥丹身毛轻,冷然风飞行”。

《桂酒颂并叙》亦有记述:“吾谪居海上,法当数饮酒以御瘴,而岭南无酒禁。有隐者,以桂酒方授吾,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人间物也”。可见苏轼的桂酒酿造配方来自当时的一位南方隐士,并且此酒不仅香美醇厚,还具有御瘴滋补的功能。当然在苏轼酿造过的酒当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还是“真一酒”。

关于此酒,在其自撰的《真一酒法》中详细记录了酿造方法,并给予“真一酒”高度称赞,谓之奇绝此外苏轼还将自己多年的酿酒心得著成了一部《东坡酒经》,此书详细叙述了酿酒的工艺流程及具体方法,可以说,是一部关于酿酒的理论佳作。

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生中,酒的身影几乎从没消失。鉴于饮酒之风的盛行,金银酒器的使用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广泛流行开来,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文人士大夫的影响。

四、总结

文人士大夫作为宋代时期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其社会地位、精神风貌等方面呈现出与之前相比不同的特质。宋代统治者的相关态度,是使其发生这些改变的重要原因。在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一生中,酒的身影几乎从没消失。

宋代统治者对文化教育极度推崇,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提高,从而成为社会精神领袖,在很大程度上对酒的态度产生了影响。社会经济兴盛,饮酒之风面向更广泛的人群,以至民间酿酒业大量兴起,饮酒之风盛行。

1
查看完整版本: 宋代文人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饮酒之风的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