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科技杂谈科学技术推动人发展的同时,还带来
TUhjnbcbe - 2023/9/8 21:05:00
辽宁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151016/4710733.html

引言

科技杂谈:科学技术推动人发展的同时,还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工业文明的高速发展体现为越来越多的物质资源、能源被开发利用,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污染。虽然经济的集约性和环保现状对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要求,单个企业对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对于减少环境污染能够起到一定作用;但面对经济总量越来越强大的社会经济体,单个企业的集约与社会总量的日益扩大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社会对于资源、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发生仍然是一个不断加速的态势。

同时,社会追求的不是对经济社会现状的维持,起支配作用的是发展的预期。为了避免经济波动所带来的社会波动对人的影响,社会发展带给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大的压力。资源、能源更大规模和更广泛的运用以及污染的不断加剧,这就不可避免造成人与自然冲突的日益强化,从而带来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加剧。

人类征服自然,战胜自然,实现对自然的控制,曾经是作为人类文明成就的重要方面。但是,今天需要对此进行反思。

正如当年蕾切尔·卡森对“昆虫应用学”所作的批评那样:“控制自然这个词是一个妄自尊大的想象产物,是当生物学和哲学还处于低级幼稚阶段时的产物,当时人们设想中的控制自然就是要大自然为人们的方便有利而存在。应用昆虫学上的这些概念和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咎于科学的蒙昧。

这样一门如此原始的科学却已经用最现代化、最可怕的化学武器武装起来了;这些武器在被用来对付昆虫之余,已转过来威胁着我们整个的大地上了,这真是我们的巨大不幸。”我们需要反思如何重新对待与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类社会系统能够与自然生态系统重新形成一种新的关系,目前这是一个必要而紧迫的时刻了。如前所述,西方主客二分的思维体现了思想领域人与现实世界的对立。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之后,人类依靠科学技术,通过工业实现了对自然的控制,这在现实物质世界实现和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也因为自然的异化使自然走向了人类的对立面,这既是自然的悲剧,但本质是人类自身的悲剧。

然而,异化的产生是否是人类与自然的宿命,或者异化是否是凌驾于人与自然之上,是一种抽象的“非实在物”吗?马克思做出了自己明确的回答,异化是现实的,是在历史中生成的,需要从整个历史的进程中来判断。

这是因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产生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因为人和自然界的实在性,即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已经变成实践的、可以通过感觉直观的”。

异化的扬弃与异化的产生一样,它不是从抽象和虚无中思辨地产生并被扬弃的。这样一来,无论是把自然还是把人本身抽象的结果,对于困扰着人的异化来说,只不过是虚幻的安慰而已,现实的痛苦只能从现实中解决。如果说自然是真实的、现实的,人本身也是现实的、真实的。人的这种真实首先是一种感性的真实,虽然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但如果离开了自然界,人的现实基础便也不复存在了。

现实的人首先是一种肉体的存在,是能呼吸、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说人是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这就是说,人有现实的、感性的对象作为自己的本质即自己的生命表现的对象;或者说,人只有凭借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才能表现自己的生命。”自然界存在于人的身体之外,是为了充实人自身,表现人自身所不可缺少的,人正是通过自然界确认了自己的生命。人之外的其他动物是以自己的生命表明自己的存在,对自然做出自己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正是自然机制的一部分。而人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人不是仅仅用自身的生或死来体现自己,人凭借自己的意识和实践来证明自己,实现自己。但是这种意识和实践还是作用于自然的,哪怕是把自身作为意识和实践的对象。“

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是自然存在物,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对象,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物。

一个存在物如果本身不是第三者的对象,就没有任何存在物作为自己的对象,也就是说,它没有对象性的关系,它的存在就不是对象性的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正如一切事物和它感性的对象一样,正是因为有了对象的确认与证实才表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自然的存在正实现了人的生命,表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我们的确可以把人对于自然的高傲的、胜利的,甚至殖民般的心态收起来了。自然界可以离开人,但人类却无法离开自然界。人一刻也没有离开自然界,除非人类彻底把自然界毁灭。人的存在与自然的存在是高度一致的,因为“非对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对于人与自然来说,“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在着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

他必须既在自己的存在中也在自己的知识中确证并表现自身,正像一切自然物必须产生一样,人也有自己的产生活动即历史,但历史是在人的意识中反映出来的,因而它作为产生活动是一种有意识地扬弃自身的产生活动。历史是人的真正的自然史。”从人产生以后,人的历史与自然的历史是统一的,这也符合了马克思“一门科学”的思想,即自然史与社会史的统一。通过生产劳动,产生了人,造就了人。人类也通过生产劳动不断实现着、确立了人本身,使人从自然界独立出来。

然而,人的生存与发展并不意味着对自然的绝对统治和完全占有,否则将会导致对自然的破坏,走向自然的终结,甚至毁灭。这是对自然的一种否定,反过来也是对人类本身的否定。

进一步的发展应该是对这种否定的扬弃,即实现对于自然的拯救,实现自然的自由。这与对人的自我拯救,实现人的最终的自由解放是内在一致的。

人与社会:科技异化与对社会的控制

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自身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仅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同时也会带来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异化,使社会本身在一定层面上也会成为一种异化的力量。作为人类创造的社会,也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奴役人、控制人的力量,所以在探讨人与自然关系异化的同时,也有必要探讨一下科学技术所带来异化的存在状态与运行机制。马克思理解人及其人的科学活动,始终是从科学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人的物质生产方式相联系、相关联进行阐述的。

个人的生存总是在社会整体的物质生产活动中实现的,个人的生存实践就体现为整个社会物质生产活动的一部分。人类的实践“这种能动的类生活,在使自然界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的同时,也使自己成为现实的社会性的人”。

这样人类的生存实践活动在社会中的主要表现形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就成为理解分析社会中科技异化的主要理论线索。把科技异化放在人类社会的维度进行分析,同样基于人类社会的现实性、具体性与历史性这一原则立场。在其中,人类的生存实践活动就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异化也就成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自身发展与生存状况的具体表现之一。

回到“现实的人”的生存实践的论述,可以这样说,人的生存实践本身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正说明了人的社会的历史性,人的生存实践活动作为一种历史性的存在,既是历史的前提又是历史的结果,体现了历史性、现实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如前所述,科技异化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也是一个现实的概念。

结语

如若正确认识存在于社会中的“现实的、真实的异化”,就必须采取逻辑与历史相结合的方法,在历史与现实的维度中对科技异化进行分析。同时,科技是一个属于生产力范畴的概念,所以从生产力的角度、从社会基本矛盾或者具体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对异化产生与作用的社会因素与机制进行分析,无疑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做法。

1
查看完整版本: 科技杂谈科学技术推动人发展的同时,还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