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急疹不要怕,做好这几点就可以了
彩色桔子—育儿好帮手
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为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
本病一年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季为最多。发病人群以6个月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为主。尤以1岁以下婴儿最多。80%以上为生后6个月发病。病儿、无皮疹的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健康带毒者可能是原发感染的主要来源,可经唾液及血液传播。发病后人多可获得终身的免疫力。
症状
前驱期: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或更高,持续3~4日后体温骤降,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逐渐降落,或高热24小时后降至正常,再继以间歇发热2~3日降至正常。大多数患儿除高热外,一般情况良好,少数患儿于高热时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征。发病在冬季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多数有鼻炎,咽部轻或中度充血。夏、秋季发病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疹期: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退热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约1~3毫米,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日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蹈部多无皮疹。皮疹数小时后开始消退,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发热期少数患者在软腮及悬雍垂可见淡红色斑疹,出疹后即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
在发病第1~2天,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发疹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本病一般症状较轻,预后多数为良性。
并发症可见脑炎、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急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治疗
幼儿急疹具有自愈性,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时给予物理降温,并适当应用退热剂,防止高热惊厥;患儿宜卧床休息,补充足量水分,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蓝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生惊厥时,可予以镇静剂;腹泻时,可予以止泻及助消化药。
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过热。
饮食宜进易消化的食物,应富含维生素、热量和适量蛋白质,适当增加饮水量,忌食生冷油腻。
预防
目前无有效预防方法。一般患者不需要隔离,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对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密切观察10日,如有发热,需暂时隔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