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
日前,记者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
监测数据显示
目前流感活动处于较高水平。
市一院儿科日门急诊量比平常明显增多,
儿童输液量也比平时增多。
广大市民,
尤其是
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群体,
应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根据市疾控中心流感监测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市范围内主要流行的是甲型H3流感病毒,这种病毒以攻击呼吸道系统为主,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嗦、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少数病例会引起神经系统损伤,对于抵抗力较弱的孩子们来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近期天气冷,市民预防流感的意识不可松懈。当家人出现疑似流感医院查明原因,流感与普通感冒相比,全身症状较重,确诊后切不可拖延,应当立刻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60岁以上老人、慢性病和体弱多病的人、医务工作者这四类人是流感高发人群,特别是学校和托幼机构最易发生流感爆发,所以家长和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赵兴说。
感冒和流感有什么区别
在很多人看来,普通感冒与流感很容易被混淆,但是只要注意观察,仍然易于分辨。据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赵兴介绍,普通感冒常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如鼻塞,咳嗽,喉咙不适等,一般起病较缓,体温通常不会很高,发热不超过38℃,上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胸闷等比较明显,而全身症状如头痛、全身酸痛、畏寒、发热等较轻。一般持续3—7天可自愈,不容易出现并发症,对身体的危害性相对较轻。
流感症状则较严重,起病急,体温常超过38℃,全身症状较重,临床表现有头痛、发热、眼睛胀痛、四肢疼痛,疲乏等。流感也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流感高危人群应当特别注意。
如果身体不适要及早就医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群感染和发病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之一。流感的传播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飞沫会被周围人吸入。除此之外,病毒在被患者排出以后,在物体表面上也会停留一段时间,如果周围人接触以后,再碰到口鼻腔也会使流感病毒传播。
哪些措施可以应对流感
市一院儿科专家骆培良介绍了几种方法。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为经济有效的手段。骆培良建议广大市民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等人群到辖区内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疫苗接种的免疫力会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弱,因此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接种。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包括勤洗手;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适度户外运动,增强抵抗力;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多饮白开水。
患上流感后要注意休息,避免传染他人。出现流感症状后,咳嗽、打喷嚏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然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家庭成员出现流感患者时,要尽量避免相互接触,尤其是家中有老人与慢性病患者时。当家长带有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家中每天开窗通风一到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暖气、空调温度不宜过高,室温维持在18-20度即可,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导致受凉。开空调暖气时,要注意加湿,特别是夜间睡眠中。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充足休息是轻症感冒的最好治疗方式。感冒不可怕,流感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感可能引发的重症肺炎、坏死性脑病、心肌炎等并发症。休息不但能防止传染他人,还是保护自己的有益方式!明确流感病毒感冒后,要立即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目前最有效的口服药物是奥司他韦,中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也有一定疗效。用药物要坚持服满一疗程(5天)。”骆培良再三叮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