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的防、治、养三原则
为什么要“七分养”的原因,是在预防、治疗、康复的过程中,中医提出了三个原则,相当有意义、有价值。
第一是预防——养生、治未病、预防为主….已经讲了很多,但在这里提出三“防”:
①未病先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这是《*帝内经》里提出的重要的养生原则,也是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体脏腑之间本是一种生客制化的平衡,70岁了,移植一颗20岁的心脏,会加速系统崩溃。夏天非要吹冷气,神就乱了,不知道应该开还是应该关闭毛孔,几次以后,神散了乱了,系统就崩溃了。
②既病防变——及时采取措施,疏堵结合,重点布防。
如《金匮要略》战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治疗肝病,上来第一步先不治肝,先调理脾胃,充实脾土的功能。因为肝属木,脾属土,疾病的发展是按照五行相克的顺序走,木克土,第二步一定攻占脾土,所以用兵必先实脾,把这个点给它堵死。往下走不了,它就会往上走,谁克制木呢?金克木,它就会倒回去劫夺肺金,所以在健脾的同时还要补肺气。
过去的肺结核难治,因为你不知道罪魁祸首不在肺而是在肝,而脾和肺又是相生的母子关系,土生金。脾胃好了,肺气就旺;肺气足了,子肥母壮,脾土就更实了。这时再回过头来治肝,一个回合,病邪只能从原路退出去了。有些孩子扁桃体发炎、发烧、嗓子痛。大剂量抗生素一上,嗓子不痛了,也不烧了,好像好了。可是,没过多久得心肌炎、肾炎了。什么问题?兵力布防没有做好,战略部署都没有,瞎打!本来敌人被堵在第一个关口——嗓子这里,赶快布防,重点把守啊。结果一开打,把太阴病打成少阴病,我在临床上见到这样的病例太多了。所以,得知道“既病防变”。
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③瘥后防复——病好了,要防止再度复发。
老话说“病走熟路”,新话叫“程序性记忆”,再加上很可能你的病没有彻底根治,复发的可能性就大。例如,现代医学里对癌症的治疗,瘤子切了,眼不见心不烦了,但好了吗?没有,随时都有可能复发。必须改变原有的生活方式,改变疾病产生的生态环境;同时从根本入手,扶正补虚,平衡气血阴阳,充实脏腑,然后才能发起最后攻击。这些准备工作都没做,一上来就化疗、放疗,本来被圈在中东的恐怖分子,一下子跑到整个欧洲去了。
总结一下刚刚谈到的内容,大多数疾病都是人为的,是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占了疾病总数的70-80%。既然是人为的,改变生活方式,是可以改变的,所以60%的疾病是可以避免的。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临床的发病中,30%属于药源性疾病,48%属于感染性疾病,16%属于误诊和医疗事故,医院和医疗,就可以减少48%的疾病机会。即便是治疗,三分治足够了,人生病能够痊愈,归功于人体的自愈和自我康复功能。
千养万养不能治成吃不下饭,不能睡不好觉。战争的目的是首先要保存自己,其次才是消灭敌人。
治疗上首先要保住生机,其次才是治疗疾病。那种“只见疾病不见活人,只见病灶不讲养生”的同归于尽的打法是不可取的。
为什么在治疗上要“三分治”?为什么不能过度治疗?因为现代医学,犯了方向性错误,就是把全部问题都归结于外部因素,认为病是在肉体上。其实疾病威胁的不是肉体,而是生命体;是生命病了,而不是身体病了。是心先病,才连带身体出现了问题。
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皮瑞克斯,在研究植物生长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了树叶的生长过程,对我们非常有启发。请大家看发上去的这张图片。
皮瑞克斯观察到,树叶的生成过程,是先形成肉眼看不见的一个结构架(能场基质),
然后再长成肉眼看得见的树叶。这期间信息的分布、能量的充填,是物质生成的过程,如果没有能量按照信息的指令来构型,就不会有肉眼可以看得见的实体的出现了。
在接下来的树叶幻影实验里面,他把一片树叶的顶部折断,用普通相机拍摄的照片,看到树叶的顶部少了一段,但是用卡尔良(Kirlian)相机拍摄,可以看到树叶的能量场,DNA的螺旋能量场,它不会因为树叶的组成部分消失而立刻终止,可见树叶的能量场与树叶的形体,到底是哪一个起主要作用。
《*帝内经·素问·五常*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番育,气终而象变”。意思是说:信息程序开始工作,才有了生化;能量按信息指令散布,才有物质的形状;有了信息转录,才有繁殖和发育;一旦程序终止,能量用尽,物质的外相也就改变了。可见,中医和西医的差距,首先表现在认知层面上。说中医不科学,太对了。中医根本就不属于现在这个三维的地球物质科学,现代人读不懂《*帝内经》不奇怪,读懂了反而倒奇怪了。
致病因素干扰、破坏、威胁的是人的生命体,而不是肉体;但是人的生命体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以及与病邪周旋的自组织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忘记了这一点,就会犯方向性错误,无论养生、治疗、康复都是如此。不幸的是,现代医疗恰恰走入了这个迷途,所以在治疗上只能“三分治”,过了就会起反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有一个调查,结论是:每个人的健康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25%决定于环境,剩下的60%决定于自己。所以,在健康问题上,我们自己是大股东,你自己说了算,比老天爷、上帝管用得多。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本自具足的;健康状况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完成,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既然是“三分治,七分养”,那么这里的“养”,是对应“治”而言的,是疾病发生了以后采取的措施,所以这个“养”就既不同于健康人的“养生”,也不完全同于康复期的“疗养”,而是用”养”达到治疗康复的目的,俗话叫“养病”。
清朝的沈子复有一本《养病庸言》,里面说:“古者有文字时,即有治病书,其后有养生家言。今于两家外别出一途,命曰养病,有异旨乎?曰:人日与生俱,生日与病俱,生可养,生而病,尤亟养焉。”
他说:从有文字的时候起,就有治病的书、养生的书。今天在治病和养生之外,另外出来一门叫“养病”!有什么不同呢?可以这样说,只要活着,就免不了生病。生可以养,生病了,尤其要以养为主!
好了,我们讲的内容暂时讨论到这里,欢迎朋友们收听。让我们在下一次节目时间里再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看往期《*帝内经》与养生之道,请在“中华文化大讲堂”下方对话框输入“*帝内经”或“*帝”字样,再点击弹出的链接即可。
往期回顾
1、《中华文化大讲堂》荣膺年第四届中国媒体创新论坛三项大奖
2、讲堂心声|一位20岁年轻人的生命蜕变
3、文化讲堂|你知道儒家如何修身吗?
4、乐然文集|如何做到天人合一,借宇宙之力?
5、感悟人生|善心福报与做人6、传统节日|"端午"感恩美丽的大地
欢迎拨打养正堂国学机-
识别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