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FMD)是口蹄疫病*(Foot-and一mouthdiseasevlrus,FMDV)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播速度极快的烈性传染病,也是世界上危害最严重的动物传染病之一。主要特征是在口腔黏膜、蹄部、乳房、皮肤出现水疱,继而发生溃疡的一类传染病:感染动物多达30余种,主要危害对象是*牛、奶牛、耗牛、水牛、猪、山羊、绵羊和驯鹿3据FAO牲畜健康年报,报道近十余年来,亚、非、拉美和欧洲大陆仍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生及流行本病:由于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不易控制和消灭,因此,国际兽疫局(OIE)一直把本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之首。FMD具有国际重要性,为防止FMDV或新的型及亚型*株传染人,各国对进出口贸易都采取了极为严格的限制,将本病列为主要检疫对象,严加防范。
流行病学
1.易感性,偶蹄动物对本病敏感,单蹄动物不发病。偶蹄动物中以猪为主。。仔猪对FMDV十分敏感。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这是由于仔猪的免疫反应不全所致。新生仔猪吸吮初乳前,血中无FMDV抗体,仔猪的被动保护是通过吃进母乳而获得,母源抗体可保护99%的1月龄仔猪不感染FMDV,到2月龄(50%)。3月龄(8%)时迅速下降。
2.传染源病猪、带*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尤以发病初期的病猪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另外病猪的尿、粪、乳、呼出的气、唾液、污染的精液、肉、毛、内脏等,以及污染的猪舍、饲料、水、饲养用具等都可有病*存活,成为间接传染源;牛、羊、猪、驼可互相传染,但也有牛、羊感染而猪不感染或猪感染而牛、羊不感染的情况报道。猪发病后排*期一般为4-5d:猪在发病开始的急性期,即水疱刚开始形成时,达到排*的高峰期:猪是发病动物中产生气源性病*滴度最高者。病愈之后病畜仍然带*和排*(随尿排出),一般可超过d。猪群一旦受到感染,疫情将难以控制:与牛羊相比,猪排*量大3破溃水疱液的*价高达.9IDso-l头猪每天呼气排*量约为.9lD50,粪便排出.5-6.51D50病*,排*的持续期4-5d.并在水疱症状出现之前1-2d就已开始排*,为牛、羊的-倍:在生猪饲养区和以猪肉为主要肉食的地区,人作为一种碓以控制的传播因素,过各种活动不自觉地介入FMDV的传播。
3、传播途径,本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破损的皮扶、黏膜、眼结膜、人工输精直接或间接的传播:另外鸟类、鼠类、昆虫等野生动物也能机械性的传播本病=另外据报道,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能随风散播到50-km以外的地方,所以有人认为气源性传播在口蹄疫流行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临床症状
根据本病的特性和经过以及临床表现的延续性可分为急性和亚急性。急性经过持续一至数天,出规典型的临床症状;亚急性经过可持续12-22d,出现特征的临床症状,但往往不甚严重。在少数情况下,如外界环境因素不良(气压低,高温)以及机体抵抗力弱和病**力强时,可呈现恶性口蹄疫经过,以高死亡率为特征。猪口蹄疫的潜伏期为1-2d,有的病例1d发病,慢者为14d表现症状。
人工感染时,浆液性水疱一般出现于感染后14-16h。首先表现发热,病初体温上升至40-41℃,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倚墙呆立,蜷腿而卧,不愿走动,跛行,为本病临床最早可见的症状,若当即采取检疫、隔离、消*、无害化等得力措施,可把疫情消灭在第一时间。早期检查触摸蹄部时局部皮温增高,叩诊时呈疼痛反应,而无水疱时,此为局部炎症渗出初期。有二头猪精神不振.蜷腿而卧,前肢走动疼痛,前肢蹲坐,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出现跋行;对此症状勿视,而初诊可疑为白肌病或风湿病;第2天发现蹄部有水痘性病灶才确认是口蹄疫;因病猪驱赶着地时用力过大而致炎症过程中的蹄冠部皮肤的角质和基质出血。
最初蹄冠部皮呋发白舌1-2d出现水疱,然后迅速扩展到蹄后部的球节处,继而延伸到蹄叉,发生水痘之处表现为深红色斑块和破溃。由于炎症在蹄的皮基部蔓延,常使角质和基部分离,脱匣。此时病猪经常躺卧或跪行,膝盖、飞节等处会有明显外伤。随着病程的进展,相继在鼻镜、口腔的辱、齿龈、舌面、口、乳旁的乳头、蹄冠、蹄踵、蹄叉等部位出现一个、几个或更多的米粒大小的水疱,小水疱可相互融合呈豆粒大、蚕豆大或更大。水痘内的液体初期淡*色透明,以后变成粉红色,其内可有多量的白细胞而变成混浊液泡,水疱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表面渗出一层淡*色渗出物,干燥后形成*色痂皮,如无继发感染,一般约一周左右可痊愈。当继发细菌感染时,则病变向深层组织扩散形成溃疡,可发生化脓性炎和腐烂性炎,严重时造成碲壳脱落,在硬地上行走时呈明显的跛行:其他部位的皮肤如阴唇、睾丸的病变少见。经1-2个月可逐渐再生蹄壳。哺乳母猪的乳头上的病灶比较常见,可以导致泌乳下降。当口腔出现病灶时可影响猪的咀嚼吞咽,导致食欲减退。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大猪很少发生死亡。但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特别是日龄很小的仔猪通常呈急性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病死率可达60%-80%。有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可安然无恙
解剖症状
病死猪尸体消瘦,鼻镜、唇内黏膜、齿龈舌面上发生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糜烂病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10日龄以内的仔猪由于疾病呈急性经过,口蹄疫典型的病理解剖学变化往往未及形成。有些猪见有卡他性一纤维素性口炎,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偶见有糜烂,重症的猪可见心肌扩张、色淡与质变柔软,弹性下降、虎斑心。大多数仔堵呈观败血症的症状,剖检因并发症死亡的病畜除上述病变外,可见吸人性支气管炎,严重的化脓性病变或各组织器官内移性脓肿,可出现脓*败血症。在因并发症死亡的动物可见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尤其是蹄冠部的化脓性病变,在个别情况下伴有邻近骨骼的骨疡和骨炎以及化脓性或腐臭性关节炎;此外还见身体各部的转移性脓肿和实质器官的变性。在有些病例,直接致死的原因是异物性肺炎。乳房中可能有脓肿。个别情况下粪便带血或者肠道中有血液,膀胱黏膜表现出血性炎症。
在恶性型口蹄疫病例中,有时可见疱疹的残余.心脏质软,心肌或者全部呈主质性变性,类似煮肉状,有灰白色或淡*色相间呈不规则的斑纹(虎斑心)。有时骨骼肌、嚼肌、舌肌和隔肌也有变性变化,表现为肌纤维的一种蜡状透明变性,迅速继以发炎和早期钙化。
免疫方案
1.免疫程序,母源抗体在仔猪体内至少可保留3个月,半衰期平均为13-15d,其中IgM的半衰期为4-8d,IgG为7-21d。在70日龄内,仔猪没有裂解或排除机制,抗体浓度下降系体重增加所致。母源抗体可严重干扰与抑制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有人试验,仔猪在l、2、4、8周龄免疫,6-7月龄攻*时无一头保护。只有在3-4月龄时注射疫苗,免疫应答才不会受到母源抗体干扰。母猪的免疫接种也是影响仔猪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血清抗体高的母猪,初乳抗体效价也高,其仔猪血清抗体亦高:两次注射疫苗的母猪(配种前及分娩前一个月)所产的仔猪,其母源抗体水平比免疫一次(产前一个月)的母猪所产的仔猪高一倍。
2.疫苗种类与型,接种疫苗前应注意先测定发生的口蹄疫型,然后再进行接种。(1)灭活苗:①猪O型普通口蹄疫苗,现在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AEI(乙烯亚脂)灭活油佐剂苗,免疫效力很好,免疫保护期可达6个月,25kg以上的猪每6个月注射1次即可。②口蹄疫0型高效苗(兰州),多次接种可提高免疫猪群的抗病力。因第1次免疫接种,疫苗对机体只产生致敏作用,到疫苗中抗原的再次刺激,快速分化为分泌抗体的浆细胞从而分泌大量抗体,所以检测抗体效价会明显的高于首次接种后的抗体效价,免疫猪也将获更高的保护力。
(2)弱*苗:猪用弱*苗研究目前还不完全成熟,注射后有时可引起猪发病,所以还未推广使用。弱*苗的应用,可能造成活*在畜体或肉品中长期存留,构成疾病散播的潜在威胁;亦有可能出现*力返强,则更应注意。
(3)基因工程疫苗: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郑兆鑫教授等科研人员经过22年的艰苦探索、反复试验,研制成功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该项技术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是国内外首先研制成功的可应用于商业化生产的猪口蹄疫O型基因工程疫苗。
综合防治
明确总目标:口蹄疫病*有六怕:怕高温、怕阳光、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怕疫苗。
1.确保猪舍内环境干燥、室温控制在15-22度之间,产房仔猪设立保温箱(温度控制在25-28度)。
2.一旦发现周边地区有发生口蹄疫现象,应立即对本场生猪开展紧急疫苗接种,同时用烧碱、生石灰消*栏舍;用高锰酸钾或者碘溶液喷雾猪舍空间,消*空气等。
3.提高猪群机体抵抗力,做好猪场保健。建议增强猪群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特别是抵抗病*性疾病的能力。
4.做好猪场口蹄疫疫苗免疫:种母猪每隔4-6月免疫一次,育肥猪群免疫2次,23-25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但口蹄疫疫苗免疫应激特别严重,其临床表现为:过敏倒地、呼吸急促、皮肤发绀、体温升高,
采食量下降,严重的甚至出现死亡。因此,多数养猪场不愿意接种,给口蹄疫防控带来巨大的困难。针对疫苗应激情况,缓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应激和过敏反应,产生高水平口蹄疫抗体,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预防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