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静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罗非班在ACS抗血小板领域的临床应用也越来越突出,为了促进广大医师之间的学术交流,赛生医药(中国)有限公司携手《门诊》杂志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系列病例征集活动。下为中国人民解放*第医院王胜勇所分享的一例病例。
病史资料(患者,男,43岁)
就诊时间:-01-02
主诉:阵发性胸闷5年,加重2天
现病史:5年前患急性ST段抬高型下壁、右室心梗,急诊于右冠置入三枚药物支架。术后系统用药“阿司匹林、波立维、立普妥”1年,后自行停药。近2天来患者胸闷加重,无呼吸困难,症状持续不缓解。
危险因素:吸烟
既往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
个人史:吸烟30余年,1包/天,无酒嗜好。
体格检查:血压/80mmHg,心率72次/分,呼吸18次/分,体温36.0℃。神清语明,自动体位。双肺呼吸音清,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2次/分,节律规整,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10.5×/L,随机血糖:6.7mmol/LCK-MB:4.7ng/ml 肌红蛋白:79ng/ml 肌钙蛋白:0.84ng/ml
辅助资料
入院心电图:
初步诊断
病症:
1)冠心病:
2)PCI术后
给药情况:
1)阿司匹林毫克口服
2)波立维毫克口服
3)立普妥80毫克口服
冠脉造影
给药情况:
1)普通肝素0单位鞘管内给药
影像资料
造影图片1:如回旋支造影结果,回旋支未见狭窄,OM支近段99%狭窄,远端血流TIMI2级。
造影图片2:右冠造影结果,右冠近段70%狭窄,中段支架内%闭塞,远端血流TIMI0级。
造影图片3:如左前降支造影结果,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近中段可见20%狭窄。
分析判断及应对策略
结合其冠脉造影结果,考虑右冠为此次急性心梗靶病变血管。
术中给药情况
GPI给药情况:术中替罗非班(艾卡特?),(12毫升静脉注射,13毫升/小时持续静滴)
给药情况:
1)普通肝素单位鞘管内给药
手术过程
过程1说明:将导丝送到右冠远端
过程2说明:于右冠中段、远段行球囊扩张,复查造影见前向血流恢复
过程3说明:于右冠中段置入XIENCEPRIME 3.0×33药物支架
过程4说明:于右冠近段置入XIENCEPRIME 3.5×33药物支架,两支架重叠
手术总结
术前病变部位造影图
术后病变部位造影图
总结:
确定右冠为靶病变血管。首先于右冠中段置入支架,再于右冠近段置入支架,两支架重叠。最后行支架内后扩张。
术后给药情况
GPI给药情况:术后替罗非班(艾卡特?),13毫升/小时持续静滴24小时
其他用药:
1)阿司匹林毫克日一次口服
2)波立维75毫克日一次口服
3)立普妥40毫克晚一次口服
随访
随访时间:年04月07日
随访结果:患者病情稳定,适当活动后无明显胸痛及呼吸困难,血压/80mmHg,心率72次/分,节律规整。
随访时间:年6月16日
随访结果:患者无明显胸闷、胸痛,无呼吸困难出现,血压/70mmHg,心率66次/分,节律规整。
病例总结
1)患者胸闷2天入院。根据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情况,判断右冠为此次急性心梗的靶病变血管。
2)确定右冠为靶病变血管。首先于右冠近中段置入支架,再于右冠近段置入支架,两支架重叠。最后行支架内后扩张。
3)患者心电图未表现出ST段抬高,考虑与其既往患下壁心梗有关。发病2天,血栓负荷重。急诊介入治疗,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未充分发挥作用。故持续应用替罗非班。冠脉造影后立即应用艾卡特12毫升静脉注射,并以13毫升/小时的速度持续静滴24小时。以达到充分的抗血小板作用。
4)对于ACS病人,心电图虽不典型,但仍需要及早行冠脉造影检查及冠脉介入治疗,以挽救濒死心肌。
点击“阅读全文”查看完整病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