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时期,大风吹走了雾霾,也吹来了温度的骤降。我们在注意添衣保暖的同时,也应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每每到冬季,给大家强调的最多的健康提示,就是呵护好心脑血管健康,安全过冬,健康过冬。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常常出现于冬季。因为在冬季气温变低,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刺激血管收缩甚至痉挛,可以造成血管狭窄,血压升高,使心肌细胞缺血缺氧,导致包括脑、心脏在内的多个器官血液灌流量减少,引发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再有就是寒冷刺激,加重了血管内皮损伤,加上冬季时节人的食欲增强,往往会吃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保证热量供给,也喜欢火锅一类偏咸的食物等等。这些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都会增加血液容量和血液粘稠度,血管内皮极易脱落形成斑块堵塞血管,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老年天地·专家说健康》
本期话题
冬季警惕心脑血管病急发致卒中、心梗
老年朋友如何安全过冬,健康过冬
本期嘉宾:
何芳珍
华中师范大学主任医师。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食品卫生安全教育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华中师范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荣誉理事。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科普作家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常务委员。
节目音频:
冬季警惕心脑血管病急发致卒中、心梗
心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健康杀手:
心脑血管病的现状的确令人十分担忧,是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75%丧失劳动能力,40%重残)、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医疗费用高的五高特点,是当代中老年人最大的伤痛。国家卫生组织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病病人已超过3.5亿,其中,脑卒中余万,其发病率世界第一高。急性心肌梗塞余万,每年新增脑卒中、心肌梗塞患者分别为多万,50多万。我国每年心脑血管病死亡约万,约每十秒因心脑血管病死亡一人。而且,发病逐渐年轻化。40岁以上人群约57%患不同程度心脑血管病。而冬季心脑血管病更容易发作,被称为心脑血管病的魔*季节,在冬季更需加强预防、警惕、早发现早治疗,介绍如下。
一、寒冷心脑血管病容易急性发作的原因:
1、寒冷导致血管收缩、痉挛,进而使血压升高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强,容易诱发血栓形成。致心梗、脑梗。
2、寒冷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血压上升,据研究:气温每下降1度,血压升高1.3∕0.6毫米汞柱。同时,血管遇冷变脆、变硬,更容易诱发脑出血。
3、促使动脉硬化的坏血脂,在冬季也升高。年在美国心脏病学年会上,巴西一项报告指出,冬季胆固醇比夏季平均高8%,医院对健康人体检资料也显示,胆固醇在秋季就升高。血脂升高,加重动脉硬化、血栓形成,促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
4、寒冷时血管收缩,心脏相对更加缺氧、缺血,从而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英国医学杂志》报道,当气温从17度摄氏降至0度时,每百万人,每天心梗病死率从4.9%上升到6.9%,因为,寒冷使儿茶酚胺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荷增加,进而耗氧增加;我国也报道,每年12月至次年2月的寒冷季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显著上升,医疗气象学研究发现有77%的心肌梗死患者,54%的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
二、预防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的方法:
1、广泛、深入进行健康教育:凡35岁以上人群都需进行。首先,熟悉心脑血管病的4项主要危险因素----即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及50岁以上人群。此外还有12项一般危险因素----心脏病及心房纤颤、睡眠呼吸暂停、脑中风家族史、吸烟、大量饮酒、缺乏运动、多油食物、肥胖、男性、患牙周炎、有缺血性眼病、患过突发性耳聋。若有两项主要因素,或一项主要因素加两项以上一般因素,属于高危人群,就要进行脑中风筛查。然后,督促、组织有关人员积极行动去掉危险因素。
2、学习并熟悉发病先兆及早就医:脑卒中的先兆有:面或四肢突然麻木、无力;突然语言障碍;突然视力异常;突然行走困难、不协调、不稳、伴有头昏、恶心、呕吐;不明原因头痛伴有恶心、呕吐。以上五项,一旦出现某一项,立即拨打,确保不错过4~6小时内溶栓的抢救时机。心肌梗塞的先兆是心绞痛发作较以前更频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更长、程度更重,含服硝酸甘油缓解不明显或不能缓解。发作时间不一定在劳累后,可能休息、甚至睡眠时发生,也就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注意,心绞痛的部位,不一定只在心前区,可表现为牙疼、肩疼、左上臂内侧疼,要提高警惕。
3、高危人群及其家属、同事,都必须掌握脑卒中早期征兆“九字诀”,即“笑一笑,走一走,举举手”。若发现笑时面部不对称,双手平举不能坚持10秒,有一侧不自主向下垂,或走路步态异常三项中某一项,应及早就医。若有不稳定性心绞痛,也必须及早就医。
4、注意保暖,尤其在早冬,温差大,需随时增、减衣物。
5、坚持病因治疗:首先,最重要的必须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认真执行降低危险因素的措施,如降血压、血糖、血脂三高;戒烟、限酒;坚持应用去掉病因的药物如阿司匹林肠溶片,调血脂的药物他丁类或贝特类;若超重或肥胖必须减轻体重;保持体重指数(BMI)≤25.
6、每半至1年进行体检,若血压居高不下,需查“同型半胱氨酸”,此项高,则需加用叶酸、腺苷钴胺、维生素B6纠正。
7、中年人每半年至一年体检一次,平时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特别需做到饮食清淡、营养均衡,生活规律,不熬夜、不过度劳累。因为中年人猝死,多数是有心血管病不知道,加上劳累、激动、寒冷的诱因而发生的悲剧。今年(年)11月1日,医院刚30岁的麻醉科医生,加班手术很晚,医院,次晨8点15分被发现心性猝死,未救治成功。《武汉晚报》于年8月14日,第二版、第三版分别报道55岁的武汉市委组织部干部、被誉为“永远有狮子般进取心精神的闯将”杨汉*,及30医院呼吸内科医师周春鹏猝死在值夜班期间,他连续救治了第6位患者一个多小时后,于8月11凌晨四点多离世,44岁的民警郭小*心梗突发死亡,三位都于8月11同一天发生猝死于工作岗位的悲剧。同年8月17又报道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46岁的副教授刘渊,正当壮年,就已经有“三高”,不仅教学任务重,还兼外国文学*支部书记及外国文学编辑部主任工作,他经常熬夜,凌晨3点睡觉是常事。于8月13号在敦煌旅游猝死于高原性肺水肿急性呼吸、心力衰竭。此外,天津首富、钢铁巨人张祥青年8月9日猝死于心脏病;均瑶集团董事长38岁、上海中发电器集团董事长南民37岁猝死于脑血栓;绿野木业公司董事长许伟林42岁猝死于心肌梗塞;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生瑜39岁猝死于心脏病;御泥坊董事长吴立君36岁猝死于脑疾病;南阳通宇集团董事长王庆来43岁脑溢血猝死;“中关村现象”是大家熟知的高薪、高知不高寿现象,平均年龄45岁,因为心脑血管病离世。
这类不该发生的事件,为什么发生?一是“过劳死”,过度劳累、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许多疾病趁虚而入,而“积劳成疾”,某一天突然爆发致猝死。二是健康素养低,不按时体检,以致不能早发现、早防治。三是生活方式不健康。
总之,要建立“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健康是每个人对自己、家庭、社会、乃至为实现健康中国应当尽的责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国梦,国民有责任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冬季需注意保暖,预防猝死,为实现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不懈努力。
何芳珍教授在导播间接受听众咨询
最后,再给大家说说保护心脏的食物有哪些?其实这些食物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1、坚果
坚果就是保护心脏的食物之一,它能有效的起到预防血小板凝结,减低心脏病风险的作用。这是由于在坚果中含有丰富的油脂,它是保护心脏最有利的武器。含有这种优质油脂的坚果还有花生、杏仁等,我们每日都应该适量摄取这些食物。而且在所有的坚果类食物中,都含有对心脏有益的必需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就算每周只吃一次坚果,也能减少四分之一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值得推荐的便是杏仁,它不但含有所有坚果都有的蛋白质之外,同时还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和精氨酸,其功能是打通血管,防止血小板凝结,降低心脏病风险。
2、薏仁
说到保护心脏的食物,薏仁也绝对是不错的选择,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同时还具有降级胆固醇的作用。在薏仁中含有丰富的水溶性纤维,可以加速肝脏排出胆固醇,有实验研究表明,服用薏仁一个月后,血液中的胆固醇明显降低。薏仁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一碗薏仁兑上一碗半的水,放进电锅里煮熟。煮好后分成小包装冷冻。煮饭时可将冷冻薏仁稍解冻,放入饭锅与米一起煮熟。
3、黑芝麻
在黑芝麻中含有强力的抗氧化成分,经常食用不仅可以延缓衰老使头发乌黑亮丽,同时还能让血管变得更有弹性。这是由于在黑芝麻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它可以维持血管弹性,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是优质的脂肪来源。而且在黑芝麻中还含有大量丰富的铁质以及维生素,正因为如此,黑芝麻是补血以及滋补五脏的佳品。而且经常食用黑芝麻,还能达到预防便秘的软便功效。
4、*豆
你可能不知道,*豆同样是保护心脏的食物之一,在*豆中含有人体所必须的氨基酸,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体内脂肪及胆固醇代谢。而且在*豆中还含有抗氧化物质、蛋白质纤维和单糖,更是优质蛋白的来源,对于素食者来说非常重要呢。且*豆与米有互补作用,正好形成完整的蛋白质来源。但在吃*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吃一些经过油炸后的*豆以及豆制品,这些食物中不但营养完全流失,而且还会危害到人体健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突发,就一定要注重活血暖身。
刚刚荣获湖北省科普作家协会评选的
“湖北70年优秀科普工作者”称号
更多精彩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