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按:
其实小编已经很早就知道这件事情了,但是和通大附院相关工作人员联系后,她当时确认了此事,说:“十分痛心,全院医护都在伤痛之中,恳请暂不要惊扰这个美丽能干善良的姑娘,等追悼会后会有通稿。”所以我等到了今天,所谓新闻的时效性原则,在这个事情上是可以让步的.
“一朵小花,
本该灿烂绽放,
却意外凋谢。
认识的、未曾谋面的、
你的病人、你的同事、
或与你无关的人,
闻之,
无不为你惋惜、痛心,
附院为你哭泣!
……”
这是一个异常悲痛的日子,一位能干、美丽、善良的护士姑娘李潇不幸离世,通大附院人沉浸在悲痛之中,病人家属和通城的知情百姓们也在深深痛惜中,纷纷在朋友圈里转发这首由通大附院职工“一品梅”创作的小诗《附院为你哭泣》,寄托哀思,祈祷她一路走好。
李潇在参加礼仪大赛时的照片
(一)
3月3日,经过长达8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48位医护人员的竭力抢救,通大附院骨科三病区护师李潇还是离开了她心爱的岗位、深爱的同事和她至亲的家人朋友。
李潇那日当值小夜班,那晚骨科共有38个住院患者,其中4个手术病人是李潇班上从手术室送回病房的。李潇和另一位帮班护士陈晖一起把病人安置妥当,可就在她把病人平稳交接给大夜班护士李昕后不久,李潇自己却发生了意外。
“事发凌晨,院部在第一时间调集了麻醉科、心内科、急诊科、重症监护等专科的专家,数十位医护人员闻讯都拼了命赶过来,尽管施救是在倒地瞬间就展开的,但是我们还是回天无力,实在太心痛了。”现场指挥抢救的通大附院副院长倪松石组织过各类大型成功抢救,可此刻他感到极度无奈和悲伤。据参加全程抢救的专家们的临床推断,不排除暴发性心肌炎夺取了她年轻的生命。
外科二片护理总长徐秀群、护士长魏蓉痛惜着她们的爱将,护理姐妹姚尤梅、邵雪云、林清痛惋着她们的“潇儿”。据她们回忆,前一段时间李潇感冒,二天前出现发热后输液治疗,那日她们白班,所以交接班时都关切地问她情况如何,特别顾大局的李潇却没有吱一声困难,面带微笑调皮地说“我不发热,我能上班”。“你忍受着身体的不适,然而留给我的却是笑容,没想到,这成了你留下的最后一抹微笑……”徐秀群含泪写下悼文《最后一抹微笑》。在微笑中的一挥手,却成了与“潇儿”永远的一别。
(二)
“为什么她能把玉莲老人救回来,老天爷为什么不把‘潇儿’还给我们!”姚尤梅是李潇到骨科工作后的“嫡亲师傅”,刚入科时就是她手把手带了五轮夜班。玉莲老人是去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合并褥疮入院的,长期卧床后肺部感染,在李潇夜班上突然浓痰窒息,李潇果断拍背吸痰通知气管插管,老人最终化险为夷。“她做事特别麻利,从不怕事往后躲,她干起活来常常把袖子向上一撂,称自己是‘女汉子’。”这个抢救总是冲在最前面的女“汉子”身高仅有cm、身材瘦弱。
由于她的出色,数次代表外科二片参加急救技能大赛,工作第三年就被选为专科护士进行重点培养。李潇的另一位入门师傅是重症监护室的护师王冬,重症监护病房是她分配到附院的第一站。王冬是通大附院的第一批男护士,事发那日正逢他大夜班,也被紧急调度至骨科抢救,他恨苍天无眼。采访中他在电话那一端仍忍不住哽咽,“在重症监护病房‘道和爷爷’这样的亲情呼唤就是从李潇开始叫起的,甜得就像小孙女!”虽然道和爷爷最终离世,他的女儿殷红却写来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是她们让老人优雅而有尊严地离去。
春节前,李潇买“福”为护士站添些年气
(三)
美丽超群、善解人意、人见人爱……凡见过李潇、与她共事过的人、曾经被照顾的病人无不这样评价,她的离去成为了人们心头久久不能挥去的痛。李潇年毕业于原南通体臣卫校,不久前刚刚过了她24周岁生日。
“……记忆里甜美善良、娇小柔弱的你,走得那么让人心痛,从生到死有多远,呼吸之间……”房加洲老师是李潇曾经的任课老师,他此刻的悲伤无处安放。李潇的优秀从卫校开始就充分崭露,先后获得过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三等奖,全国征文比赛三等奖、江苏省二等奖。
颇有才艺的她是附院团员青年中的骨干,她先后担纲女主角拍摄的微电影《因为有你》荣获江苏青年文明号微电影大赛优秀奖及南通大学廉洁文化作品一等奖,眼科公益宣传片《心灵之窗》入围江海明珠网作品网络展示。她还先后担任了护士礼仪大赛、团史知识竞赛等主持。然而那些影像里的甜美笑顔从此定格,化成了人们永远的记忆。
“李潇是我们附院大家庭中的一个孩子。她的意外离去,让所有的通大附院人为之惋惜和痛心。与此同时,我们也在深深地思考,如何更好地去关心、关爱那些长期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白衣天使们在倾心倾力拯救患者生命解除病人痛苦的同时如何留下一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