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有待考证!
年最新癌症数据显示,全球结直肠癌患者已经突破万,占所有癌症的10.6%。全球直肠癌的总体发病率升至第三位,而直肠癌的死亡率更是升至癌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年因直肠癌死亡人数达93万例。预计到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但近期,一个关于肠癌治疗的劲爆消息传来。据报道,3月31日,由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张捷领导的研发团队在NatureCommunication发表了一项结直肠癌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该团队采用人体血小板膜包裹载有免疫治疗药物的仿生纳米颗粒配方PNP-R,在小鼠动物实验中实现了%治愈结直肠癌。“%治愈结直肠癌”,一听就会让不少人产生怀疑,这个研究结果可信吗?针对此报道,中六君专门邀请了我院胃肠外科二区副主任何晓生副主任医师团队进行了解读。肠癌目前的主流治疗方式
何晓生介绍到,要理解张捷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还是得梳理一下肠癌目前的治疗方式。他指出,尽管我们主张大力推行结直肠癌筛查期望发现早期癌和癌前病变,但仍有约80%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对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诊治仍然是结直肠癌领域的头号任务。据介绍,手术、化疗和放疗是目前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手段,通过三者的有机联合可以使一些病灶相对局限的癌症患者得到治愈的效果,但对于晚期患者往往是收效甚微的。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徘徊在10%左右。虽然靶向药物治疗进一步丰富了癌症的治疗方式,但其易产生肿瘤耐药性从而导致肿瘤复发。“免疫疗法”为直肠癌患者带来福音
免疫疗法的出现给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福音,在人类多种癌症治疗中均展现出了相当大的前景,在年更是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研究发现,体内异常细胞的免疫逃避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让免疫系统重新参与抗癌斗争是治疗癌症一种有效的方法。目前癌症免疫疗法的重心在于研发能够激活免疫系统继而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的制剂,比如细胞*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靶向抗体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D-1)靶向抗体。最新研究发现,PD-1抑制剂能将晚期MSI-high结直肠癌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提高到48%,中位生存时间提高到16.5个月。免疫治疗的疗效使很多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见到新的曙光。然而,全身使用免疫制剂或肿瘤局部注射游离药物引发的渗漏不仅会降低药物的疗效,还会发生许多不良事件(比如免疫治疗相关性心肌炎、免疫治疗相关性肝炎),严重者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治愈结直肠癌”还有待考证
而张捷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在如何使免疫制剂局限并长期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上展示了一种新的思路。该研究揭示了人体血小板膜包裹的纳米粒子(PNP)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有强大的黏附能力,使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细胞(主要是未成熟的抗原提呈细胞)能够在相当长时间里结合和摄取负载了R(一种TLR7/8激动剂)的纳米粒子(NP),这种纳米粒子在免疫细胞内缓释所负载的R,通过TLR7和TLR8,激活了抗原提呈细胞,被激活的抗原提呈细胞携带肿瘤抗原迁移至淋巴结,向淋巴结内的T细胞传递信号从而激活T细胞迁移至肿瘤部位发挥消灭肿瘤细胞的作用,同时产生记忆T细胞,形成长期的抗肿瘤免疫。更重要的是该团队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上验证PNP-R的抗肿瘤效果。结果显示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中使用PNP-R治疗能够完全根除肿瘤,而且天内小鼠的无进展存活率达到%。不过,这一方法在未来是否能顺利转化到临床应用尚未知,需要更长时间的考量和论证,路还十分的漫长。太长不看版:目前早中期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仍然是手术治疗。放化疗(包括靶向治疗)或者免疫治疗可作为辅助手段,减少肿瘤的复发和提高患者的生存。而对于无法接受手术或者失去手术根治机会的结直肠癌患者,以化疗或免疫治疗为主的全身治疗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对能否通过某些载体(比如纳米颗粒等)实行结直肠癌的精准治疗,应该说是一种希望,至于能否应用于临床,还为时过早。按你胃(anyway)感谢科学家的付出和贡献我们也期待能够有更无创更精准的治疗方式出现!(respect)专家简介胃肠外科二区何晓生副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副主任医师,医院博士后,医院胃肠外科二区副主任。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以优异成绩推荐保送继续攻读外科学硕士,并于年毕业留校至今。年曾至美国梅奥医学中心、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访问。年获外科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结直肠肿瘤筛查研究,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结直肠肿瘤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项目的骨干成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委员会青年医师专业组成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胃肠外科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道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荣获第六届羊城青年好医生。自年起从事胃肠道疾病的临床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结直肠肿瘤及炎症性肠病的规划化诊治及防控,特别擅长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胃肠早期癌微创治疗、胃肠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本文来源:中山六院责任编辑:Sharon版权申明本文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End-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