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化名)又一次因为心力衰竭住院了。胸闷,动一动就气喘,这恼人的症状已经缠着他两年了。回想起两年前身体好的时光,张先生总是很感慨,真希望时光倒流回去,“扩张型心肌病”不曾发生在他身上。不久前,他又一次觉得胸闷气短,一到下午就喘不上气。家人不放医院心血管内科,在经过数日的治疗后,症状缓解了。但在心脏彩超检查中发现他的心脏射血分数只有29%,而正常值是60%,也就是说他的心脏功能还不到正常人的一半。这样的心脏不但会反复发作心力衰竭,发生室速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妻子女儿都很担心。
术前心电图
心血管内科孙冰主任医师、毛玉副主任医师和刘洋副主任医师在仔细研究病情后发现,张先生的心电图QRS波图形很宽,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图形,这意味着他的心脏内部电传导方式和正常心脏不同,他的左右心室和左心室内部的收缩是不同步的。QRS波越宽,心室内部电传导越慢,心脏收缩的同步性越差,心功能也越差。如果通过心脏起搏的方式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使QRS波变窄就能恢复心脏电传导的同步性,改善心功能。经医疗小组研究后决定以希浦系统起搏的方式为他植入三腔起搏器进行再同步化治疗。
择日,孙冰主任医师和毛玉副主任医师所在的起搏团队为先生进行了起搏器植入手术。张先生植入的起搏器为三腔起搏器,共有三根导线经血管到达心脏,分别位于右心房、右心室和左束支。右心房、右心室得电极保证了心房心室收缩的同步性,并具有防治室速室颤的功能。而左束支电极可以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实现左室内部的收缩同步,改善心功能。经过精细定位和检测,左束支电极植入成功,起搏后可以看到张先生心电图的QRS波迅速变窄,标志左室收缩同步性的达峰时间和胸前导联QRS波移行也非常理想。手术很成功。术后心电图已经看不到原来宽宽的QRS波了,几乎与正常心电图完全一样。这意味着心脏电传导得到了改善,张先生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
术前;术后
孙冰主任医师介绍希浦系统起搏是目前最为生理的起搏方式,年开始在临床应用,也是目前起搏领域新的革命性进展。它可以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从而改善心功能,给具有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力衰竭患者带来了福音。医院是上海市最早进医院之一,常规开展希浦系统起搏技术,已为许多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症状改善。科学技术改变生活,随着起搏技术的进展,必将给人们带来新的获益。
心脏起搏器
专家名片
孙冰
同济大学附属医院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上午
医学博士,上海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代谢学组委员,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委员。擅长缓慢心律失常的起搏治疗,ICD植入,三腔起搏器再同步治疗以及希浦系统起搏。
图文
心血管内科
编辑
宣传处
医院于年由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创建,上海市医院是普陀区唯一医院。年门急诊量超过万人次。拥有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骨科、精神神经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上海市重点专科脊柱外科、心身医学科、消化内科,上海市中医示范科;实现急诊与危重症学科、老年医学科、检验医学科、临床药学科入选上海市级平台学科建设计划;院内形成以骨科牵头的运动-神经-精神学科群,心内科牵头的循环-呼吸-胸外学科群,消化内科牵头的消化-普外-内分泌学科三个优势学科群;以及由血液科牵头的血液-肿瘤-影像-病理-检验学科群、妇产科牵头的妇产-泌尿-肾脏-生殖学科两个特色学科群。医院整合学科优势,成功打造三个国家级中心——高级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及创伤救治中心,成为沪西北地区的大型急诊危重症与疑难杂症综合诊治中心。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美干细胞联合研究基地。拥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为代表的高水平专家队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计划等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20余项。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等国际顶级权威学术期刊。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上海医学科技奖成果推广奖等为标志的高等级科研成果。
医院作为一所医院,执着于精湛的医术,形成了具有同济特色的温馨“家”文化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健康传播文化。并以济人济世之心传医者之道,在历次重大抢险救灾、国际援助、扶贫帮困中发挥了同济人“同心同德同舟楫”的博大胸怀,将同济天下的爱国情怀洒满大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