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国心力衰竭日运动康复,为心跳注
TUhjnbcbe - 2022/6/17 14:40:00

年11月26日是第七个“全国心力衰竭日”。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严重的终末阶段,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心瓣膜病、心律失常等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

“心脏病最后的战场”

作为最重要也是最严重的心血管病之一,心衰却往往被患者忽视。据统计,在我国成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达1.3%,接近万,70岁以上的老人中每十人就有一名患有心衰。数据显示,约有50%心力衰竭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

运动康复可助益改善心衰症状

有些心衰患者认为休息可减轻心脏负担,从而使症状减轻。实际上,长期卧床或避免运动反而容易导致心衰的急性发作,以及肌肉减少症和骨质疏松等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坚持运动的患者比以休息为主的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要低20%左右,多数心衰患者通过有规律的运动可明显改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运动康复多次得到国际专业协会的推荐。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脏康复和运动生理工作组和美国心脏协会(AHA)下属运动心脏康复和预防分会建议,运动康复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运动锻炼应作为心脏康复的一部分应用于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心力衰竭管理指南把运动康复列为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患者ⅠA类推荐,年欧洲心脏学会急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推荐心衰患者进行规律的有氧运动,以改善心脏功能和症状,降低心衰住院风险。

什么样的心衰患者适合运动康复

并非所有心力衰竭患者都适宜做康复锻炼。NYHA心功能Ⅰ~Ⅲ级的稳定性心衰患者是适宜人群。但如果静息状态下就有心力衰竭的症状,是禁忌运动锻炼的,此外,如果出现下列情况的心衰患者同样不适宜进行运动,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恶性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急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急性心衰、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心内血栓等情况。在进行系统锻炼前,医院检查,排除运动的禁忌症,并且进行常规的心肺运动试验评估。检查完毕后,由专业的心脏康复医师制定运动方案。

心肺运动试验的应用

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运动康复前,应常规进行心肺运动试验。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评价心脏储备功能和运动耐力的无创性检测方法,是检测心衰患者心脏功能的金标准,也是制定运动处方的基础数据及评价有氧运动成效的手段。目前运动实验主要分为极量运动实验和次极量运动实验两大类。

极量运动实验是最早出现且应用最广泛的运动实验,通过平板运动、阶梯运动、踏车运动等来实现。这种实验要求患者达到最大耗氧量。次极量运动实验,诸如6分钟步行试验、自控踏板运动、二阶梯运动等,模拟了慢性心衰患者实际临床状态。

其中6分钟步行试验已经得到较深入研究及较广泛应用,被认为是一种简单无创、便宜安全,容易被患者接受且能够很好反映患者日常活动的临床检测试验。

6min步行试验使用30m长的水平封闭走廊,患者按要求,尽可能地持续行走,6min内尽可能走长的距离,最终用步行的距离定量运动能力。该试验适合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可重复试验,更适合于无条件完成上医院。

借助第三代集成一体化六分钟步行试验产品沃克医生6分钟步行监测分析系统,医护人员现已能够精确测量患者行走距离,并实时监测其各项生理指征参数,为不同等级心脏功能的患者制订针对性的康复方案。

运动方案制定

对于慢性心衰患者而言,建议分3阶段实施运动康复方案。

第1阶段,在心电图、血压等监护下进行,医院完成,也可远程监护。

第2阶段,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包括运动康复知识的培训、营养指导、疾病知识的培训及了解依从性的培训、营养指导、疾病知识的培训及了解依从性的重要性,医院进行。

第3阶段,为家庭运动计划,如果成功完成前两阶段运动训练,未出现任何负面事件,可制定家庭运动计划,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

医院可通过沃克医生智能康复路径管理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将评估设备、训练器械及监测设备与本地化医护工作站、中央服务器相连,采用临床路径模式帮助医护人员完成对患者的康复及管理。该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唯一具备医疗器械注册证,真正采用物联网概念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实现管理系统和康复器械的双向通讯,极大便利患者的康复进程。

综上所述,运动康复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心衰患者整体康复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对疾病预后大有裨益。当然,心力衰竭的运动强度因人而异,主要是利用适当的运动方式,改善心衰的症状,进而降低心脏负担,增加心肺耐力,使患者恢复到最好的状态。建议广大心衰患者在进行运动康复训练时,以适当为主,循序渐进,在专业医务人员的评估和指导下进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心力衰竭日运动康复,为心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