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养生有道雨雨雨,湿气盛省名中医钟启
TUhjnbcbe - 2022/7/5 16:39:00

近日惠州天气进入“水煮”模式

每天都是雨?雨?雨?雨?雨?雨?雨?

不仅衣服干不了

整个人都感觉“湿湿哒”

别急,小编这就请广东省名中医、

医院中医科主任钟启腾

支招夏季如何祛湿!

名中医名片

钟启腾,一位热心推广中医药文化、坚持简便廉疗法的教授级科普“达人”、中医学教授!擅长以中医药治疗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消化病等。

钟启腾表示,湿为夏季主气,此时阳热炽盛,雨量增多,热蒸水腾,潮湿充斥,为一年中湿气最盛的季节。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湿气邪胜,伤人致病,则为湿邪。简单地说,就是湿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懒散、萎靡不振,出现“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等疲惫不堪的情况,以及汗出不畅、胸中烦闷、脘痞腹胀、口腻无味之状。加之梅雨、阴湿的天气,极易使人患上湿温病或寒湿证,引发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疮、湿疹、水痘、皮炎、腮腺炎、肝炎、肠炎等多种传染病和季节性病变。尤其是形体肥胖、肌肉松弛、嗜食肥甘等痰湿体质的人群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因此,仲夏养生的要领是利湿醒脾、养心护阳,具体做法如下:

环境顺时

避免居住环境阴冷潮湿,尽量不住地下室,房间内的湿气如果较重,建议多保持空气流通,让空气带走湿气。不可贪凉睡地板,仲夏空气潮湿,湿性趋下,导致地板湿邪更重,容易入侵人体,应该睡在与地板有一定距离的床上。

作息有度

适当晚睡早起,这个时令可以在子时(晚上11点~1点之间)阴气最盛时入睡,使浮盛之阳借助半夜阴盛得以下潜深眠;在卯时(早上5点~7点)起床,早起才能应和蒸腾易升之阳。建议在上午、下午适当劳作,中午适当小憩消除疲劳,晚上学习或娱乐亦不宜通宵达旦,仍应保持6小时~7小时的睡眠。既要避免阳光直射,防止暑热过长侵袭;又要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盈,湿为阴邪,人体的阳气振奋可达到利湿散湿的效果。

运动有节

特别是经常待在空调房以坐姿为主的人,长时间不出汗,应利用晴日及阴天的早晚时间去室外活动,《素问·热论》所谓:“暑当与汗俱出,勿止”,即是此意。或散步,或慢跑,或进行其他有益的健身锻炼,此类运动可以少量排出汗液,以起祛湿之效。但不宜在湿地停留过长时间;或在雾霾严重之时外出健身。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勤换衣,运动后不可一直穿着汗衣或湿衣。此外,中医认为夏季对应的脏器是心,心之液为汗,汗血同源,故运动应当适度,不宜从事过于剧烈的活动导致“挥汗如雨”,大汗淋漓,伤阴损阳。

饮食应候

仲夏时节饮食宜清淡利湿,微凉微温,不可过度追求厚味或补益。《吕氏春秋·尽数篇》早已指出:“凡食无强厚味,无以烈味重酒。”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告诫人们饮食“常宜轻淡甜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

宜多食粳米、红米、红豆、绿豆、蚕豆、小麦、大麦、粟米、薏苡仁、扁豆、山药、芡实等甘平淡补渗湿之物,以及当季菜蔬、水果和莲子、百合等养心之品;且饮食烹调和菜蔬炒制中不宜添加过多食盐及辛辣、甜腻的调料,以防湿邪壅滞肠胃。

另外,大量出汗后,可喝些果汁或糖盐水,以防血钾过低。平日亦可适当补充钾元素,以维持体内钾、钠平衡。含钾较多的食物有:玉米、红薯、香蕉、苋菜、油菜、莴苣、山药、毛豆等。

药膳食疗

仲夏养生食疗方很多,且各有说辞,钟启腾的意见是因人、因地制宜,不必千篇一律,只是要谨守清淡饮食、化湿醒脾、护阳养心之要领,以淡补、缓补、轻补为宜。选择廉而易得,较为寻常的食材、药物即可,比如这些养生膳食↓

芒种养生药膳——桑菊薏仁茶

食材:

桑叶0.8g,菊花0.5g,薏苡仁1.2g,白芷0.5g,茯苓1g,陈皮0.5g,紫苏叶0.5g。

制作方法:

1)纯净水烧开。泡茶前用开水烫杯,可去除杯内异味,热杯有助于挥发茶香。

2)将以上茶料倒入杯内,加入g90℃左右热水冲泡。冲泡时将头汤倒掉,再冲泡药茶。

3)1剂茶料可泡3次。

功效:

疏风解表,化湿运脾。

适宜人群:

脾胃不和,湿盛肥胖,久坐;或有头昏脑胀,浑身发困,恶心反酸,腹胀纳差,舌胖大或苔白厚等症状者。

不适宜人群:

脾胃虚寒或素体阳虚者。

夏至养生药膳——荷豆陈皮麻鸭汤

食材:

鲜荷叶5g,白扁豆5g,陈皮5g,净麻鸭g,净鲜藕30g,净金华火腿20g。

制作方法:

1)麻鸭切块后用开水烫煮后捞起备用。

2)鲜藕去外皮,切成滚刀块。

3)火腿出水备用。

4)鲜荷叶洗净,切成方形,用开水烫过后迅速入冰水浸泡。

5)白扁豆洗净,开水浸泡至软。

6)陈皮浸软切丝。

7)在砂锅内加清水烧开,加入鸭块、藕、火腿、荷叶、白扁豆、陈皮、姜片等食材,烧开后加入酱油、白胡椒粉、白酒、盐等调料,去浮沫,改小火,盖好盖子,炖1小时,至鸭肉脱骨后出锅。

功效:

清热消暑,生津止渴,健脾利湿,行气和胃。

适宜人群:

湿热交蒸、脾胃虚弱者。

不适宜人群:

对鸭肉过敏者。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图片来源网络)

供稿:中医科谭宏韬

专业审稿:中医科钟启腾

主编:周婷婷

编辑:钟一夫

校对:孙筱雅

推荐阅读:

甲流来袭,惠州家长注意!除了打疫苗还可以这样预防→

医院获批为全国“体重管理规范化诊疗门诊示范单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生有道雨雨雨,湿气盛省名中医钟启